诗词大全

《仙迹岩》

地秘岩藏骨,谿灵膝印痕。
虚床惟太姥,别席尽曾孙。
披牒秦朝远,遗坛汉祀存。
何时幔亭侧,重复见幢幡。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诗词:《仙迹岩》
作者:辛弃疾(宋代)

地秘岩藏骨,
谿灵膝印痕。
虚床惟太姥,
别席尽曾孙。
披牒秦朝远,
遗坛汉祀存。
何时幔亭侧,
重复见幢幡。

中文译文:
隐藏在秘密的岩石中有古代仙迹,
山谷中留下灵动的膝印痕迹。
空虚的床只属于太姥(神仙),
离别的坐垫都已被曾孙们占据。
展开古代文献,秦朝的消息遥远,
仍然保留着汉代祭祀的遗址。
何时才能在幔亭旁边,
再一次看到挂满幢幡的景象呢?

诗意和赏析:
该诗以辛弃疾独特的写意风格,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仙迹岩景观。诗中通过描写岩石中隐藏的骨骼和山谷中的膝印痕迹,展现了仙迹的存在与神秘感。虚床和别席的描述暗示了仙人的存在与离去,曾孙们占据了曾经属于仙人的位置,体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代代相传的意象。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披阅古代文献,提到了秦朝和汉代的遗迹,强调了历史的延续和传承。作者期待着在幔亭旁再次看到挂满幢幡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向往和对古代风貌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辛弃疾对神秘仙迹和历史文化的追溯与思考。同时,诗中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给人一种幽远、沉静而又令人遐想的感觉,展示了辛弃疾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

  • 《村居初夏》

    故乡风物胜荆吴,流水青山无处无。列植园林多美果,饱鉏畦垄富嘉蔬。桥边来淬劙桑斧,池畔行芟缚粽菰。我有素纨如月扇,会凭名手作新图。

  • 《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七》

    轻船三板过南亭,蚕女提笼两岸经。曲罢残阳人不见,阴阴桑柘石门青。

  • 《刘兵曹赠酒》

    一瓶颜色似甘泉,闲向新栽小竹前。饮罢身中更无事,移床独就夕阳眠。

  • 《冬日杂兴六首》

    小园晴自扫,曝日坐前轩。野鼠穿山叶,寒乌啄草根。短篱藩隙地,别径入孤村。幽趣供岑寂,淹留不复论。

  •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 《秋思》

    巢燕成归秋景奇,颇容老子醉哦诗。山晴更觉云含态,风定闲看水弄姿。痛饮何由从次道,并游空复忆安期。天涯又作经年客,莫对青铜恨鬓丝。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