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一径长寒莎,耳冷不闻车马过。
疏竹有风堪待月,空庭无雀可张罗。
道心自觉闲中得,懒性还从病後多。
回首西城望诗老,此心此性复如何。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闲居奉寄几道》是宋代王令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门前一径长寒莎,
耳冷不闻车马过。
疏竹有风堪待月,
空庭无雀可张罗。
道心自觉闲中得,
懒性还从病后多。
回首西城望诗老,
此心此性复如何。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闲居中的诗人的心境和感受。诗人身处长满寒莎的小径前,寂静的环境使他的耳朵感到冷,无法听到车马的经过。他的庭院里有稀疏的竹子,在微风中摇曳,期待着月亮的到来。然而,空旷的庭院却没有鸟雀可供他引起兴趣和打发时间。
诗人认识到他在闲暇中获得了平静与宁静,他的内心感受到了道的意境。然而,他也承认自己的懒散性格常常因病而表现出来。最后,诗人回首望向西城,思念着那些已经离世的老诗人,他对自己的心境和性格感到迷惘和困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的闲居环境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宁静与自我反省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对自己的懒散性格的自省和思考。诗人利用对冷寂、空旷环境的描绘,与自身的心境相呼应,达到了意境与情感的统一。
诗人通过对门前长满寒莎的描绘,表现了寂静的环境和自然界的冷寂,从而突出了他内心的孤寂和追求。他期待着月亮的到来,这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灵感的期待。
诗人对自身的反思也贯穿全诗。他承认自己的闲散和懒散,也意识到这种性格与病痛有关。这种自我反省和自省表现了诗人对自身缺点的认知,也展示了他对自我改进的愿望。
最后,诗人的内心感受与他对西城老诗人的留恋和思念形成了对比。诗人通过回首望向西城,追忆那些已逝去的文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赞叹和敬意,同时也对自己的心性和才情产生了迷惘和疑问。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闲居环境的描绘和对自身心境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思考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对自身缺点和对传统文人的思考与思念。
周公歌七月,耕稼乃王术。宣王追祖宗,考牧与宫室。甘棠能听讼,召伯圣人匹。後生论常高,於世复何实。
屋角羲娥转两轮,今朝水帝又司辰。山家尝稻知良月,野径寻梅见小春。一岁坐看除得尽,百年正与死为邻。谁能思许无穷事,闭合开炉但饮醇。
与姊别时啼,头比姊肩低。几年不见姊,眉与姊夫齐。春兰秋菊各芳泽,花蚤花迟总堪惜。生憎一对似花人,恼杀十年花下客。花时能几何,客恨不胜多。翻作相思树,缠丝复绕萝。鸳鸯宿海底,好梦落风波。空有青衫泪,双弹向翠蛾。寂寂杨花坞,迢迢桃叶渡。长江南北头,总是相思路。
惠持游蜀久,策杖欲西还。共别此宵月,独归何处山。对鸥沙草畔,洗足野云间。知有玄晖会,斋心受八关。
僧寺聚观刊石处,人家传写挂牌时。
生绢六幅淡墨图,伊人笔端有造化。骅骝汗血捉电光,牯牸倦耕眠草下。陂塘漠漠烟雨后,出水群鱼戏潇洒。细看物物有生意,不比寻常能画者。请君就此三景中,挥毫添我作渔翁。岸头孤石持竿坐,白鹭同居莆苇丛。有时寻诗出游衍,款段徐行山路远。奚奴逐后背锦囊,木杪斜阳鸦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