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慈亲八十馀,阶前儿女戏相呼。
旨甘取足随丰俭,此乐人间更有无。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闲居述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写作于邵雍的时代。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堂上慈亲八十馀,
阶前儿女戏相呼。
旨甘取足随丰俭,
此乐人间更有无。
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在自己的闲居中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作者的父母已经年过八十,他们在堂上相互关爱。这句话展现了家庭中的温暖和和睦,以及老年人对家庭的重要性。
第二句描绘了阶前的儿女们互相嬉戏玩耍,呼叫着对方。这句话表达了家庭的欢乐和亲情,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满足和知足。无论是在丰裕还是节俭的时候,他都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珍惜。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认为这种家庭乐趣是人类生活中无论有无都会存在的。它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价值,无论贫富贵贱,家庭的团结和快乐都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的。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家庭生活中的欢乐和亲情,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珍视和对简单幸福生活的向往。它不仅传达了家庭的温暖与团结,也表达了对世俗荣华的超越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宋代人们对家庭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高木引修藤,藤束树身死。慎莫进小人,终当负君子。君子思报德,小人易忘恩。所与苟非类,反为祸之元。诚能远小人,终身乃无患,世莫轻斯言,亦足以为谏。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道本虚无,虚无生一,一二成三。更三生万物,物皆虚化,形形相授,物物交参。体体元虚,头头本一,未许常人取次谈。虚无妙,具形各相貌,虚里包含。虚中密意深探。致虚极、工夫问老聃。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虚无兼达,勘破瞿昙。象帝之先,威音那畔,清净虚无孰有儋。诸玄眷
策登董相科,赋作长卿语。刘牢出外甥,愧我不如古。
清风峡里水清泠,不但琮琤可静听。秋佳秋兰在深谷,更堪鼻观挹幽馨。
穗历桃符漫告新,漆肌蓬鬓转成陈。暮年多病全无赖,积雨初晴略似春。香火荒山犹古庙,兵戈故国仅遗民。承平旧俗吾能忆,差胜如今一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