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輙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仙人》是唐代李贺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强烈憧憬和想象。
诗中,诗人弹琴坐在石壁边,却意外地发现壁上出现了一个翻飞的仙人。这位仙人手持着鸾尾,夜晚驱散南山上的云雾。诗人还描绘了仙人清亮的目光和高洁的气质。随后,诗人又描绘了小鹿在寒涧中饮水的场景,以及鱼儿回归清澈的海滨。最后,诗人提到了事发地点当时的统治者汉武帝,暗示着这个仙境的美丽壮丽。
这首诗词语言雄奇,图像生动,展示了诗人对仙境的美好向往。诗中创造了诗人与仙人的奇妙相遇的情境,突出了仙人的神秘和高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仙境的神奇美丽和与世俗不同的纯净和高尚,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的政治统治者的批评。
诗人利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他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词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对仙境、自然和艺术的赞美,展示了李贺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思想情感。
九月江城霜气清,旅人寒事略经营。隔窗便是山前树,永夜叶声如雨声。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出守吾家侄,殊方此日欢。自须游阮巷,不是怕湖滩。乐助长歌逸,杯饶旅思宽。昔曾如意舞,牵率强为看。
出门行一步,形影便相失。何况大堤上,骢马如箭疾。夜夜如织妇,寻思待成匹。郎只不在家,在家亦如出。将金与卜人,谲道远行吉。念郎缘底事,不具天与日。
吴霜两发早先秋,闻道愁多会白头。溪上鹭莺浑似雪,想应无那一身愁。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从竹雨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