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名于我两悠悠,形影相忘懒憎酬。
拟把一竿沧海去,飘然清世一虚舟。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诗词:《县斋书事》
朝代:宋代
作者:杨时
中文译文:
身名于我两悠悠,
形影相忘懒憎酬。
拟把一竿沧海去,
飘然清世一虚舟。
诗意:
这首诗由杨时创作于宋代,诗人以自己的身份和名誉为主题进行了思考。他感叹自己的存在和名字都是如此微不足道,仿佛在浩渺的时间长河中消失不见,也不与外界争辩争斗。诗人表示对于社会的功名利禄不感兴趣,不愿意迎合世俗的虚荣。他提出了一种理想,希望抛弃尘世的一切,像一只虚幻的小舟漂浮在清净的世界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冷漠和超脱,展现了他内心深处对追逐名利的厌倦和向往清静的渴望。诗中运用了抽象的意象,如"身名"、"形影相忘"、"沧海"、"虚舟"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追求。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理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超脱的向往。
这首诗的诗意深邃而含蓄,通过对个人存在和社会名利的思考,表达了对超然世外的向往和对纷扰世俗的冷漠态度。诗人通过虚幻的舟行,表达了对清净世界的渴望,以及对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的追求。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诗情充满着悠远、超然和淡泊的意境,引人深思。
缉茅如蜗庐,容膝才一丈。规圆无四隅,空廓含万象。绳床每宴坐,不与物俯仰。惟许岁寒君,虚心环几杖。
写处似移墙上影,卷如来寄陇头春。
屯云生广泽,白日互亏蔽。如何三秋杪,顾作九暑炽。高风摧薄柳,未觉到兰蕙。幽人感岁徂,节生悲远志。伊予老忧患,感激志鉴寐。起视篱下花,节过真少味。岂无王弘酒,深愧渊明意。未然招隐诗,默契幽林思。瞻彼区中人,清冽成萎悴。安得西山药,飘然以超世。
烟里微茫第一山,眼明白塔俯沧湾。尘埃满面三千里,一笑相看似梦间。
孟氏至诚通竹笋,姜诗纯孝感渊鱼。古人常欲养志意,君子不唯全发肤。有妹言归奉箕帚,仰谁出力助葭莩。等闲亲鬓贫中白,自悔从来色养疏。
颓垣破屋古城边,客传萧寒爨不烟。明府牙绯危受杖,栾城风物一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