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是一孤儿,曾闻事母时。
身能几许大,却佩国安危。
林同(?~一二七六),字子真,号空斋处士,福清(今属福建)人。以廕授官,弃不仕。恭帝德祐二年,元兵破福清,被执,不屈死。有《孝诗》一卷,刘克庄爲之序(《后村大全集》卷九六)。元《昭忠录》有传。《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事迹不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四已作辨正。 林同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一卷。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李晟》是宋代诗人林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写孝道为主题,表达了一个孤儿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诗词的中文译文:
这是一个孤儿,曾经亲眼见证母亲的孝行。虽然年纪尚幼,却时刻牵挂着国家的安危。
诗意:
这首诗以一个孤儿的视角,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国家的忧虑。孤儿在年幼时刻刻记住母亲的孝行,她的榜样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尽管他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孩子,但他并没有因此陷入悲伤和绝望之中,而是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他将国家的安危放在心上,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孤儿的视角,将母亲的孝行与国家的安危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孝道与忠诚精神的融合。诗人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孤儿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他对母亲的孝行感到敬佩和感激,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诗以孝道为主题,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家庭伦理和忠诚精神的价值观。它呼唤人们对家庭的关爱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使读者在感受到温暖与亲情的同时,也思考了社会责任与使命。
人生有子万事足,不问官称有与无。老子希文何事好,踏渠脚步得尧夫。
潇湘雨打船篷。别离中。愁见拍天沧水、搅天风。留不住。终须去。莫匆匆。后夜一尊何处、与谁同。
水接衡门十里馀,信船归去卧看书。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
古淡林萦沼,清辉日漏云。百梅先世植,一鹤旧侯分。天引吟怀远,春供饮意醺。徐卿二雏者,已解听论文。
醉翁遗迹遍江湖,何事东游不到吴。遂使山川有遗恨,却看孙子步清涂。沈郎带减传千古,婺女星高近六符。簪笔便当归从上,盖蓝鞍锦照天衢。
行穿荦确度谽谺,小立风中客袖斜。衰草双双点飞蝶,长空一一送栖鸦。荻洲薄暮收鱼网,茆舍初寒响纬车。谁道老人多感慨,未妨尊酒乐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