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貌酷类父,母知儿不知。
可堪引镜照,正复益儿悲。
林同(?~一二七六),字子真,号空斋处士,福清(今属福建)人。以廕授官,弃不仕。恭帝德祐二年,元兵破福清,被执,不屈死。有《孝诗》一卷,刘克庄爲之序(《后村大全集》卷九六)。元《昭忠录》有传。《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事迹不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四已作辨正。 林同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一卷。
诗词中文译文:《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路隋》
儿子长得酷似父亲,母亲了解儿子的心事。他们可用镜子照出相貌相像,却无法消解儿子内心的悲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林同创作的《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中的一首,通过描述一个儿子与父亲相貌相似,而母亲能够感受到儿子内心悲伤的情感描绘出家庭中的孝道情感。
诗中表达了儿子的相貌与父亲相似,这一现象使母亲感到痛苦和惋惜。正因为母亲了解儿子的悲伤,所以即使他们外貌相似,却无法用外貌来平复儿子内心的悲伤。
这首诗借此揭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母亲不仅与儿子有着血脉相通的亲情,还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儿子的内心。诗中并未具体描写母亲的行为和儿子的悲伤原因,但通过简洁明快的句子,生动描绘了母亲与儿子之间情感的传递和牵绊。
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感和家庭的孝道精神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被广泛推崇和赞扬。它呈现了母爱的真挚及母子间默契和理解的重要性。同时,它也唤起了读者对孝道的思考,以及对家庭情感的重视。
这首诗词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展现出深情厚意,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形象描写和情感传递,打动了读者。
一雨草木润,新晴天地明。山川未改色,鸟雀已欢声。客子喜相语,田家尤未平。似闻陂偃拆,掘井得深坑。
野市人来郢,毗邻水接襄。
陈其姓,名曰容。称所翁,善画龙。葛岭翘材酒杯客,不分虎,不凭熊。晚节写此箨龙儿,真是老笔善藏锋。我尝遥望识其貌,古面无髯双鬓蓬。画龙撇竹匪二技,造化虽异机轴同。竹即是龙龙即竹,鬼施神设非人工。龙耶竹耶勿恼我,拓楼长啸万里天宇空。
此客南湖不易逢,几年尘外愿相从。风流前辈新曾识,兴寄高情老未慵。行柳映门宜著舫,青灯同坐到闻钟。稻畦莲渚临平境,何幸同师觅旧踪。
解组轻千里。趁朝来、风高气爽,波平如砥。试问余恩深几许,江阔秋清无底。看两径、棠阴舞翠。明月归_轻似叶,只梅花、香里诗千纸。端不愧,西江水。谪仙才气兰亭字。更清姿雅度,修竹长松标致。官职几人曾此过,萱草春风谁似。任彩服、蹁跹娱戏。去此云霄真一握,算令公、勋
鸡犬声村市,烟霞古洞天。晨坛凝玉露,夜井浸珠躔。凤翼团宸画,龟趺负古镌。于湖诗去后,今昔几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