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兰,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月明落石底。
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輙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译文:
长歌披断衣襟,短歌断绝白发。秦王不可见,日夜心里燃热。口渴时喝罐中的酒,饥饿时摘下陇上的谷。四月里荒凉的兰花,片刻间成了翠绿。夜晚的山峰多么陌生,明亮的月光洒在山底。我在崎岖的石头上徘徊,照亮了崇山之外。无法与你一起游玩,歌声唱罢我头发已开始褪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所描绘的是一个悲凉的景象,借助长歌和短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诗人李贺自称为“壮士”,意味着他有着不同凡响的气质和孤高的性格。他长歌披断衣襟,短歌断绝白发,暗示了他在豪情冲动中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会牺牲自己的形象和健康。他渴望得到秦王的承认和认可,但他却无法得到这个希望。无论是在饮食上还是心灵上,他都感到空虚和饥渴。四月里的兰花虽然荒凉,却在一瞬间变得翠绿,暗示了美好的事物只是短暂而易逝的。夜晚的山峰使他感到陌生和孤寂,而明亮的月光则在他触摸到山底后照亮了遥远的高峰。诗人希望能够与他所仰慕的人一起游玩,但徒劳无功,反而颤颤巍巍地唱完了歌,发现自己已经老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孤独,以及对现实世界中的无力和沮丧的触动。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中使用了寓言和象征等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整首诗以细腻而瑰丽的形象描写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澜和起伏,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共鸣。
何处画功业,何处题诗篇。麒麟高阁上,女几小山前。尔后多少时,四朝二十年。贼骨化为土,贼垒犁为田。一从贼垒平,陈蔡民晏然。骡军成牛户,鬼火变人烟。生子已嫁娶,种桑亦丝绵。皆云公之德,欲报无由缘。公今在何处,守都镇三川。旧宅留永乐,新居开集贤。公今在何官,被衮
归舟一夜泊浯溪,晓雨丝丝不作泥。□石苍崖访遗刻,更磨苔藓为留题.
东荡百顷宽,满荡莲结花。孤村莲荡西,茅茨吾所家。年年红紫尽,为春留芳华。酒船堕云锦,歌棹凌瑞霞。只今乡闾梦,不道身风沙。把花但三嗅,对酒长咨嗟。
轺车故国世应稀,昔日书堂二纪归。手植松筠同茂盛,身荣金紫倍光辉。入门邻里喧迎接,列坐儿童见等威。却对芸窗勤苦处,举头全是锦为衣。
筍舆踏瘦石,挥汗日亭午。山断忽眼明,人家住溪浒。解衣近绿阴,隔枝鸟相语。好风送凉来,坐久失畏暑。潭潭一水绿,可以浣尘土。樵歌响空谷,渔艇散前浦。丘壑太寂寥,从俗只自苦。征夫问前途,欲往空顾伫。
白布裙襦雪满颠。携扶伛偻拜车前。皆言庾氏相因粟,犹是君侯不饮泉。自昔活民须有备,即今去客愧无权。愚公老矣痴如故,长把心灯望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