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扬红杏闹墙头,画出眉山却带秋。
一行珠帘休卷上,怕春知道有人愁。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香奁体五首》是宋代诗人叶茵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香奁体五首》中文译文:
绿扬红杏闹墙头,
画出眉山却带秋。
一行珠帘休卷上,
怕春知道有人愁。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春季景色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通过绿色的杨柳和红色的杏花在围墙上的嬉闹,以及眉山的画卷中透露出的秋意,诗人将春天的美景与自己的忧愁相结合。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作者却害怕春天会察觉到他内心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首两句描述了绿杨和红杏在墙头上嬉戏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接着,诗人谈到画卷中的眉山,画面中透露出了秋天的气息,这种对季节变迁的描写更加丰富了诗意。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他担心春天会感知到他心中的痛苦,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整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痛苦之间的冲突,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这种将外部景色和内心感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诗词更具有韵味和深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人之子,其来秩秩。是追是琢,是进是服。
东房携卷绕幕行,西房卷作堕地声。纸山间出笔阵横,李侯画若禅眼透。观鱼玄沙骨竦瘦,舟中渊明细若豆。归心秪爱玉花骢,不须棘针学痴翁,恼渠愁作眉斗红。
海山人农农较苦,累级开畲烧宿莽。畲成得粟不偿劳,岁晚空瓶误饥鼠。不如陈郎腹果然,日日闭门耕纸田。余粮尚许饷远客,植来时和南风篇。
一间茅屋,尚自修治。任狂风吹,连檐破碎。枓栱斜欹,看著倒也。墙壁作散土一堆,主人翁永不来归。
昔从锦城来,却过愁猿道。千崖万嶂不可闻,此中哀怨令人老。况是西江秋水来,冲波逆折鸣风雷。攀萝涉水苦难度,腾枝抱子俱萦回。空林阴阴不知处,前惊后呼若相语。正当绝险陵天梯,揽辔听来泪如雨。君不见蚕丛开国通秦关,六龙西幸仍跻攀。猿声鸟道有如此,一为长歌《行路难》
行歌红粉满城欢,犹作常时五马看。忽忆使君身是客,一时挥泪逐金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