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着脚走四方,胡不归一兮襄阳。
襄阳真是用武国,上下吴蜀天中央。
铜鞮坊里弓作市,八邑田熟麦当粮。
一条路入秦陇去,落日仿佛见太行。
土风沉浑士奇杰,呜呜酒后歌声发。
歌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买剑倾家赀,市马吒生死。
科举非不好,行都兮万里。
人言边人尽粗材,卧龙高卧不肯来。
杜甫诗成米芾写,二三子亦英雄哉。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襄阳歌》是宋代刘过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襄阳的景象以及当时襄阳所面临的战乱和边塞生活。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襄阳十年行走四方,为何不归到襄阳?襄阳是真正的武力之邦,在吴蜀天空下的中央。在铜鞮坊里,弓箭成为市场的商品,八邑的田地出产丰富的粮食。我走上一条通往秦陇的路,夕阳仿佛映照出太行山的轮廓。土地上的风沉重而浑厚,士人们才智出众,他们喝着酒后唱起歌来。歌中说人的决心胜过天命,襄阳的边塞已有很久没有胡人的侵袭。买剑甚至会用光家产,市场上的战马嘶鸣着生死的呼唤。科举考试虽然不是不好,但行都却有万里之遥。人们说边塞的人都是粗鲁之辈,卧龙也不肯前来。杜甫的诗成就了米芾的书写,而二三子也是英雄啊。
这首诗以对襄阳的赞美和对边塞生活的描绘为主题,通过描述襄阳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力量,表达了对襄阳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襄阳的市井生活,市场上的军器和丰收的庄稼,展现了这个边塞城市的繁荣和活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边塞士人的钦佩,称赞他们的才智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最后几句则提到了杜甫和米芾,表达了对这两位文化英雄的敬仰和称赞。
这首诗通过对襄阳景象和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襄阳的地位和风貌,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士人和文化英雄的敬仰之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襄阳的热爱和对士人才智的赞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往年曾约郁金床,半夜潜身入洞房。怀里不知金钿落,暗中唯觉绣鞋香。此时欲别魂俱断,自后相逢眼更狂。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
州青县白浙河濆,饱向苍龙阙下闻。鼓角自严寒海月,旌旗不动湿江云。风骚处处文章主,井邑家家父母君。长恐抱辕留不住,九天鸳鹭待成群。
风涛晚未止,鼓枻欲何之。穉齿便相识,摹上成别离。水香浮浦树,月露满江蓠。明日空凝伫,茫茫无处期。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我思洞庭橘,赤金三寸圆。磊落火齐珠,缀树团紫烟。病肺燥不治,嘘吐气欲然。玉醴埋九地,凿井不得泉。我欲涉洞庭,采橘秋云边。骇浪破我舟,蛟龙怒腾骞。安得万里风,吹落堕我前。
羡君耽读书,日夜论今古。虽复在家人,不见释手处。意求五车尽,未惜双目苦。蓬莱倚霄汉,简册充栋宇。学成擅囷仓,笔落走风雨。破笼闭野鹤,短草藏文虎。鬓须忽半白,儿女无复乳。知君不能荐,愧我终何补。偶来相就谈,日落久未去。归鞍得新诗,佳句烂如组。古风弃雕琢,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