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明空隙,庭柯下槁乾。
沈沈僧夜静,漠漠雁天寒。
梦境愁偏隔,诗情老易阑。
未容辞水厄,聊复踞蒲团。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香云寺》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月明空隙,庭柯下槁乾。
沈沈僧夜静,漠漠雁天寒。
梦境愁偏隔,诗情老易阑。
未容辞水厄,聊复踞蒲团。
诗意:
这首诗词以香云寺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寺庙夜晚的景象。山中的月光透过树木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寺庭下的枯枝败叶干燥无声。僧人寂静地度过夜晚,天空中的雁群在寒冷的空气中飞翔。诗人在这个梦幻般的景象中感到孤独和忧愁,诗意老去却难以抒发。然而,他并不愿意放弃写作,宁愿坐在蒲团上继续创作。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香云寺夜晚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忧愁。山中的月光和枯枝败叶的描写增加了诗词的寂静感和凄凉氛围,与僧人夜晚的宁静形成对比。诗人用"沈沈"和"漠漠"来形容僧人的夜晚和天空中的雁群,揭示了孤独和寒冷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自己的诗意老去,难以抒发内心的情感,但他仍然坚持写作,坐在蒲团上思考和创作。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坚持,即使面临艰难和困境,他仍然选择坚守自己的创作信念。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感觉。这首诗词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并引发深入思考。
一棹无情度碧湘,行行不脱水云乡。旗亭少饮村醪薄,田舍新炊晚稻香。箫鼓远来朝岳去,包笼争出趁虚忙。涂人有愧黄居士,十载看经不下堂。
人静蛩喧天欲霜,不眠独自步风廊。闲看月走仍云走,知是云忙复月忙。
故国五千里,孤帆四十程。客怀偏浩荡,乡梦不分明。万折河流曲,三更斗柄横。不眠方宴坐,野寺又钟声。
雪屋弹琴泛作声,寂无人语纸窗明。倦游识破诸缘妄,心与梅花一处清。
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帘幕重重护烛枝,碧阑干外雨如丝。轻衾小枕乍寒时。弦谱相思鸾柱涩,梦愁远别麝熏微。昨宵新病酒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