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象之席上赋得寒字》

爱子林亭胜,高秋驻马鞍。
梨红先著露,竹碧自生寒。
惨戚伤多事,淹留强一欢。
所嗟怯杯酌,不得倒吾冠。

作者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作品评述

《象之席上赋得寒字》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爱子林亭胜,高秋驻马鞍。
梨红先著露,竹碧自生寒。
惨戚伤多事,淹留强一欢。
所嗟怯杯酌,不得倒吾冠。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并以此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虑。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梨花的红色和竹子的碧绿,展现了秋天的清凉和寒意。诗人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将梨花的红色与竹子的碧绿相映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对比不仅仅是色彩上的对比,也反映了人生的喜悦和苦痛交织的复杂情感。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提到了自己的忧伤和遭遇,以及对世事变幻的感叹。然而,尽管生活中充满了痛苦和困难,诗人仍然寻找到了一丝欢愉和慰藉。他在淹留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片刻的安慰和喜悦。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遗憾。他感慨自己在杯酒交错之时的胆怯和犹豫,无法展现自己真正的才华和风采,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这种无奈和遗憾使得诗人的冠冕倾斜,暗示了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所遭遇的阻碍和挫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和对人生苦乐的思索。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 《临皋闲题》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 《南乡子》

    画鸭懒熏香,绣茵犹展旧鸳鸯。不似同衾愁易晓,空床。细剔银灯怨漏长。几夜月波凉,梦魂随月到兰房。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

  • 《念奴娇(寿四十叔)》

    薰风庭院,报槐阴拥翠,池波凝绿。瑞气葱葱浮燕寝,羽仗霓旌相属。__开祥,长庚入梦,诧列仙图_。林泉高迈,肯应轩冕尘俗。好是妙舞清歌,浮瓜沈李,荐杯中_醁。鹊尾炉生香篆细,又作如何祈祝。度问蓬莱,丹崖胜处,几摘蟠桃熟。东方何在,凛然能继高躅。

  • 《粤俗》

    粤俗嗜海物,鳞介无一遗。虾蠃味已厚,况乃蟹与蜞。潮来浦屿涨,遮捕张藩篱。潮去沙满滩,拾掇盈篱箕。杀烹数莫记,琐碎臭且奇。苟务贪咀嚼,宁识暴殄悲。蛟蜃吐云气,腹以人为饴。呀口日反大,洪波谁敢窥。

  • 《石竹花》

    麝香眠後露檀匀,绣在罗衣色未真。斜倚细丛如有恨,冷摇数朵欲无春。

  • 《诸葛武侯》

    天下军书动,西南霸气偏。太公谋国妙,伊尹佐时专。季汉基还立,强吴势外连。兵从新节制,志复旧山川。霜肃关中晚,春浮渭上天。恩威人并附,将相器俱全。丑虏羞巾帼,遗音被管弦。妖星如不堕,功业管萧前。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