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巾髽髻老扶车,茹痛含辛说乱华。
赖有乡人聊刷耻,魏公元是鲁东家。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相州》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秃巾髽髻老扶车,
茹痛含辛说乱华。
赖有乡人聊刷耻,
魏公元是鲁东家。
中文译文:
头戴秃帽,脑后束着髽髻,老者推着车子,
心怀痛苦,含辛茹苦地述说着乱世的荒芜。
多亏有乡人相助,才能稍微抚平耻辱,
魏公元是鲁东的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相州为背景,抒发了对乱世的痛苦和对乡人的感激之情。
首句描述了一个头戴秃帽、脑后束着髽髻的老者推着车子的形象。这里的头戴秃帽和髽髻是对老者年老的描绘,车子可能象征着他的生活或境遇。这个形象暗示了诗人对乱世的感受。
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辛苦,他含辛茹苦地述说着乱世的荒芜景象。这里的乱华可以理解为乱世的繁华,诗人对乱世的变迁和人们的苦难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
第三句写到了乡人的帮助,他们能够与诗人分享心灵上的交流,减轻了诗人的耻辱之感。这里的刷耻可以理解为抚平耻辱,乡人的关心与帮助使得诗人感到温暖和希望。
最后一句提到了魏公元是鲁东的人。这里的魏公元可能是指当时的官员或者乡人中的一位有权势的人物。鲁东指的是当时的地域。这句话可能暗示了魏公元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可以理解为乡人之间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整首诗描述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和痛苦,以及乡人的帮助和支持带来的温暖和安慰。诗中运用了具象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老者推车、头戴秃帽等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感受和对乡人的敬佩之情。这首诗通过对个体命运与大时代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怀,同时也传递了对乡人亲情和乡土情感的赞美。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系马清溪树,禅门春气浓。香台花下出,讲坐竹间逢。觉路山童引,经行谷鸟从。更言穷寂灭,回策上南峰。
故交他郡见,下马失愁容。执手向残日,分襟在晚钟。乡心随皖水,客路过庐峰。众惜君材器,何为滞所从。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壁间水墨画,为尔拂尘埃。草树精神出,溪山气势回。路从沙觜断,人自渡头来。莫怪知音少,牙弦匣不开。
问讯匡庐几度经,何时袖手摘天星。世如春梦空头白,山似故景眼色青。便欲移文寻鹤帐,又还呼渡过鸥汀。它年学得香山士,定结茅庵入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