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长慵早寐,念念客愁新。
灯影明高屋,蛩声动四邻。
满怀平日事,双鬓倦游身。
避地从漂转,西风羽檄频。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宵长》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客居时的思乡之情。
诗意:
《宵长》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宵长,即夜晚漫长,作者慵于早寐,此时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愁绪更加浓烈。明亮的灯光照亮高楼,蛩蟆的鸣叫声在四邻回荡。作者怀揣着日常的琐事,双鬓已经疲倦,疲惫的身躯游离在异乡。他逃离原地漂泊,但西风不断传来消息,时常有羽檄传来,似乎有人寄予他希望。
赏析:
《宵长》以景写情,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声音,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的灯光明亮高耸,与周围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希望和渴望。蛩蟆的鸣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动听,增加了诗中的声音元素,也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孤独感。诗中提到的满怀平日事,双鬓倦游身,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漂泊时所承受的疲惫和压力。然而,西风传来的羽檄频频,似乎给他带来了一丝新的希望和动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声音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了作者内心的世界。诗中所表达的孤独、思乡和努力追求的精神,使人产生对异乡客居者的同情和共鸣。这首诗词虽然简短,却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传递出浓烈的人情味和思乡之情,展示了刘子翚独特的艺术才华。
离骚休唱逐臣愁,此曲思君可寄不。百岁都来如过客,一生大半似幽囚。那堪泣玉空怀宝,刚道雕虫胜饭牛。山馆无聊春睡美,日高丈五正蒙头。
当来日大难行。前有阪,后有坑。大梁侧,小梁倾。两轴相绞,两轮相撑。大牛竖,小牛横。乌啄牛背,足趺力伫。当来日大难行。太行虽险,险可使平。轮轴自挠,牵制不停。泥潦渐久,荆棘旋生。行必不得,不如不行。
多难兴邦海舰移,忽逢祀夏配天诗。小臣不死留双眼,东向行都望六师。
凭谁诗寄我,溪水接流瓢。岛瘦神空泣,韩豪骨未销。闲眠重落叶,久坐到归樵。予说逃名者,何当共寂寥。
客路逢寒食,花山不见花。归心随北鴈,先向洛阳家。
山之营营,众流所经。彼盘之人,亦溥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