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萧洒桐庐郡十绝》

萧洒桐庐郡,公馀午睡浓。
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锺。

作者介绍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萧洒桐庐郡十绝》是范仲淹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萧洒桐庐郡,
公馀午睡浓。
人生安乐处,
谁复问千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桐庐郡的宁静和诗人范仲淹在其中的闲适生活。他在公务之余,享受午睡的悠闲时光。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安乐之处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享受安逸生活的同时,是否还有人会问及千锺(一种古代计量单位)的事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范仲淹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的“萧洒桐庐郡”形容了桐庐郡的宁静和自由,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而“公馀午睡浓”则表达了诗人在公务繁忙之余,享受午睡的宁静和放松。这种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安乐的向往。

最后两句“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锺”则引发了深思。诗人在享受宁静生活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追求安逸的同时,是否还有人会关注那些琐碎的事务。这种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暗示了他对于追求内心宁静和真正的幸福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桐庐郡的宁静和诗人范仲淹的闲适生活,同时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追求内心宁静和真正幸福的追求的思考。

  • 《送吕由庚推官得替还洛中二首》

    君家相国旧元勋,凛凛中丞继后尘。谈笑二年同幕府,风流一倍愈它人。南都去后少佳客,西洛归来多老臣。我亦宦游无久意,它年松竹许相邻。洛水留人一向干,雪泥溢路十分寒。送行我岂无樽酒,多难君知久鲜欢。回首只应怜老病,凌风争看试轻翰。到家定见嵩阳老,问我衰迟未解官。

  • 《送客之上谷》

    北客悲秋色,田园忆去来。披衣朝易水,匹马夕燕台。风翦荷花碎,霜迎栗罅开。赏心知不浅,累月故人杯。

  • 《同顾保之游灵隐》

    闭门不知春色到,出城始见江梅开。行探幽泉至高绝,共坐巨石聊徘徊。时逢天风吹客过,还有野鸟惊人来。林间躬借所未历,归马空载斜阳回。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簸弄乾坤,灵蛇在掌。露刃含霜,阿谁近傍。歼厥渠魁未得时,蛰龙护匣牢收抗。还他道地,剑州与太阿无两样。携来剪月亭前,共聚五湖禅流,拭目纵观,连声称赏。

  • 《山花子》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玉腕重□[1]金扼臂,澹梳妆。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 《春》

    瘦沈皤皤暮日匆,花边有酒且从容。春三二月东风里,莺百千声翠柳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