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小师正恭写松源掩室并师山行图请赞》

父前行,子后随。
不肖孙,愚且痴。
三昧门,各自知。
入深村,草离离。
风前翻忆老杨岐。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小师正恭写松源掩室并师山行图请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为释心月。诗人以简洁而自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家庭、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以及对其诗意和赏析的分析:

父前行,子后随。
在父亲前行,子孙紧随其后。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价值的思考。子孙应该敬重和追随父辈的行为,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智慧。

不肖孙,愚且痴。
自谦为不称职的子孙,愚昧而愚笨。
诗人以谦虚的态度描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智慧的局限。这种谦逊和自省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思。

三昧门,各自知。
通达的修行之门,各自心知。
这句表达了一种修行的状态,指人们通过精神修行获得的心灵境界。每个修行者都有自己的修行体验和领悟,这种体验是无法言传的,只有自己真正体会到才能理解。

入深村,草离离。
进入深山村落,草木茂盛。
这句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繁茂和生机盎然。深山村落中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

风前翻忆老杨岐。
风吹前,回忆起老杨岐。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在风吹拂的时候,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旧时光。这种回忆带有一种深情和怀旧的情感。

整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既有对家庭的敬重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又有对自身的谦虚和自省。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回忆过去,表达了对自然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和怀念之情。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平和的感受,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家庭价值的思考。

  • 《偈十六首》

    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鸣。虽然声振一时风流万世,检点得来还是强生节目。华藏则不与么,三间茆屋。十里松门,健则纵步閒游,困则倒头酣寝。身如槁木,心若死灰。有人笑我愚痴,正爬著侬家痒处。

  • 《学宫诸生饮邀予与子野同之三首》

    忍饥不嗅嗟来食,强项从教俗子嗔。乘闲甘作不速客,好事无非我辈人。

  • 《诗一首》

    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成性合天真。相逢此理交谈者,千百人中无一人。

  • 《杂诗》

    经界废已久,王者无尺土。强力喜饕吞,含血不肯吐。孱弱困道傍,性命轻毫缕。为政须务本,析薪何匪斧。

  • 《秋懹》

    曩得治中俸,湖山偶卜居。身尝著禾谱,儿解读农书。遇事绝欣厌,接人均戚疏。乾坤虽浩浩,等付一蘧庐。

  • 《减字木兰花(赠孙兴宗侍儿四首)》

    修眉山远。娇抹乌云秋水畔。酒里花前。坐拥斯人怎得寒。醽醁浮满。须索空缸仍覆盏。正恐相妨。归去如闻笑语香。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