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萧寺偃松》

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
直上古寺深,横拂秋殿冷。
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
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

作者介绍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柳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徴。泌为相,稍迁着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嚯,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集二十卷,今编诗四卷。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柳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徴,泌为相,稍迁着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嚯,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集二十卷,今编诗四卷。

作品评述

《萧寺偃松》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凄惨淡的景色:百草凋谢,两棵独立的松树高耸入云,直插古刹深处,从寺庙射出古殿的一片阴影。

诗中的“凄凄百卉病”形容了景象的凄清,花草的凋谢,犹如人们徘徊在生命的尽头,快速的消磨着。而“亭亭双松迥”则描绘了两棵挺拔的松树,高大而孤独地矗立在空旷的山间。

松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具有坚韧、刚烈、不屈不挠的品质。这两棵松树直插古寺深处,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宗教信仰的坚持。它们矗立在秋殿上方,横拂出一片深沉的阴影,给人一种冷寂的感觉。

诗中还有“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的描绘。龟目指的是寺庙的门扇,而“轻响”则是松树的枝叶被风吹动的声音。松树的阴影也是鹤的栖息之地。这些细节描写增添了诗中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古刹深山、清凉幽静的环境中。

最后两句“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表达了诗人对山中众多树木的怜惜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中异军特起的松树的崇拜和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中的松树、寺庙和阴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常和对坚持信仰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凄凉的描写手法,展现出一种深沉、幽静的美感,使人们沉思在这片宁静而寂寞的山林之中。

  • 《送何道夫秘监守潼川》

    妙龄冠蜀士,名声振王畿。晚随召节来,天朝增羽仪。我昔倅丹丘,鹿侯挂冠归。群公俱祖送,见公四三诗。颇恨著鞭先,自言乞身迟。拳拳慕下风,直欲梦见之。还朝挹高致,气宇清且夷。称者不容口,往往同一词。始见荷倾倒,笑谈欲忘疲。况当秋风高,滥吹参试闱。鼎脔得一尝,豹斑

  • 《自益昌为武兴之行》

    独客行愈远,此儿真自痴。江流浩呼汹,栈路凛欹危。好鸟迎人处,凉风拂面时。山头破茅驿,索笔又题诗。

  • 《九叠》

    国色名花俱绝代,玉人甘后本双身。劝君薄薄施朱粉,莫遣名花妒玉人。

  • 《菩萨蛮》

    小亭露压风枝动。鹊炉火冷金瓶冻。悄悄对西窗。瘦知罗带长。欲眠思殢酒。坐听寒更久。无赖是青灯。开花故故明。

  • 《送僧惠思归钱塘》

    城邑喧喧非所依,忽生秋思满岩扉。晨趺未雨千花落,晚渡临风一锡飞。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宝文圣偈谁为争,只恐林泉亦暂归。

  • 《南康赵明府赠予四诗和其首篇二首》

    曾掌兰台篡旧闻,亦瞻玉座和来薰。戆愚漫有诛奸笔,疏拙元无乞巧文。执简自知愧南董,免冠谁肯救朱云。消磨不尽惟诗在,社友寻盟意尚勤。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