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漠漠复纷纷,触处相随过晓昏。
知是妄缘除不尽,更教风月助吟魂。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效吴融咏情》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依依漠漠复纷纷,
触处相随过晓昏。
知是妄缘除不尽,
更教风月助吟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情感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描绘了情感纠葛的场景,描述了情感纠缠无法解脱的状态。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情感似乎都在触碰之间交织在一起。诗人明白这种情感的根源是虚妄的缘分,无法完全消除,但他希望风月的美景可以帮助他的灵感和吟唱。
赏析:
这首诗词以意境深远、抒情自然为特点,通过以景写情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情感纠葛与外在的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复杂而纷乱的情感世界。
诗的开头,诗人用了“依依漠漠复纷纷”这样的描绘词语,形容情感的纠缠和复杂。接着,他描述了白天和黑夜之间情感的交织,以“触处相随过晓昏”来表达。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在“知是妄缘除不尽”中表达了对这种情感纠葛的认识,明白这种纠葛无法完全消除。然而,他希望风月的美景可以帮助他的吟唱和灵感,“更教风月助吟魂”。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情感的复杂性和无法解脱的境地,同时通过自然景色的烘托,增添了一种诗意和抒情的氛围。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诗人张耒独特的诗境和情感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饥蚕未得食,宛转不自持。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老蚕不复食,矫首有所思。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日净岚光上,山藏野意添。海潮来隐几,越岫巧当帘。绝俗宜招隐,论诗未属厌。居虽朝市近,事事见安恬。
泮水题名记,灵光独此翁。褎衣雋曼倩,折角郭林宗。湖海襟期别,风涛患难同。斯人宁复得,些罢涕无从。
火云影裡一叶落,玉鉴光中便见秋。一任秋来又秋去,大江依旧向东流。无变易,有来由。塞鸿何处,白鹭沧洲。数声渔笛烟村晚,狼籍断霞闲钓舟。
如椽老笔健文章,枉对槐间雁鹜行。只共低头了官事,忽惊举手劝离觞。百年可落尘埃梦,一瓣曾薰知见香。珍重平生安东法,穷通何地不徜徉。
大雪满长安,春来特地寒。新年头佛法,一点不相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