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虚堂寂,烟销瓦博山。
出游鱼自乐,飞倦鸟知还。
花气清风远,槐阴白昼閒。
逍遥入诗思,落笔笑谈间。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逍遥堂二首》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通过描绘逍遥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与诗意间的逍遥自在心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独坐虚堂寂,烟销瓦博山。
出游鱼自乐,飞倦鸟知还。
花气清风远,槐阴白昼閒。
逍遥入诗思,落笔笑谈间。
第二首:
坐虚堂,寂静无声,烟雾散去,山峦清晰可见。
鱼儿自在地游玩,疲倦的鸟儿知道归还。
花香飘远,清风吹拂,槐树的阴凉使午间变得悠闲。
自由自在地融入诗意思绪,轻松地书写,欢笑间流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逍遥堂为背景,逍遥堂是一个虚无的空间,没有喧嚣和纷扰,诗人在这里独坐,感受着宁静的氛围。烟雾散去,山峦清晰可见,象征着诗人的思绪逐渐开阔,烦恼和纷扰都被抛诸脑后。
诗中提到的鱼自乐、飞倦的鸟知还,表达了自然界生物的自然本性,它们按照自己的欲望和感觉行动,没有拘束和束缚。这与诗人所追求的逍遥自在心境相呼应。
花香清风远,槐树的阴凉使白昼变得宁静悠闲。这里的花气和清风,代表着自然的美好和宁静,给诗人带来舒适和放松的感受。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逍遥堂中思考诗意的心境,他逍遥地融入诗意的思绪中,轻松地书写,欢笑之间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逍遥堂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自然界生物的活动,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逍遥自在的心境。诗意深远,给人以宁静和放松的感受,启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思考。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抱关故悠悠,挂壁仍駸駸。况此十日病,酒止诗废吟。别来定安否,千万关我心。
可是诗边欠老干,藓床相对话灯残。秋城一夜江湖晚,风雨重阳菊自寒。
茅许禀灵气,一家同上宾。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独往诚违俗,浮名亦累真。当年各自勉,云洞镇长春。
昨日雨,今朝晴。前月小,后月大。君欲问百年,百年如此过。孰为辱,孰为荣。何者福,何者祸。山中多白云,莫教脚一蹉。
终日在东厢,闲消百刻香。一枰分黑白,双砚列朱黄。荷气侵帘馥,桐阴覆井凉。前知今夕梦,孤榜上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