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逍遥堂会宿二首》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逍遥堂会宿二首》是苏辙的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来东阁凉如水,
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
风吹松竹雨凄凄。

中文译文:
秋天来临,东阁清凉如水,
客人已离去,山公却醉得像泥。
我困倦地躺在北窗下,呼唤不起来,
风吹拂着松树和竹子,雨悄悄地落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寂静的秋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第一句描述了秋天的凉爽,东阁的清凉使人感到舒适。第二句提到客人已经离去,而山公(指主人)却喝得醉醺醺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山公可以理解为主人在酒后沉溺于醉乡,或者指主人的心情郁闷,导致陷入沉思之中。第三句描述了诗人自己困倦地躺在北窗边,呼喊却无人回应,增加了一种孤独的感觉。最后一句以风吹拂松树和竹子,雨落在室外的景象,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整首诗词运用了对比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客人离去、主人醉酒、诗人孤单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秋夜中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描写风吹松竹、雨落窗外的景象,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整首诗意境凄凉而宁静,给人一种思绪纷乱、寂寞孤独的感觉,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和友谊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 《和郭安道治书韵》

    西风吹起白头波,半夜扁舟掠岸过。不向长桥沽一醉,满天明月奈秋何!

  • 《南齐中秋小酌》

    银河络角晚风凉,月入庭除满地霜。夜静老翁閒玉斧,天寒仙子舞霓裳。田家旋斸鸱美,野店新篘绿蚁香。草草杯盘供一笑,暂时耳热发清狂。

  • 《感事》

    扪虱当时颇自奇,功名远付十年期。酒浇不下胸中恨,吐向青天未必知。

  • 《次韵酬宋伯潜三首》

    诗坛得隽敌无强,独立南丰一瓣香。我欲句中闻妙法,君应肘后出神方。陶鎔景色春长好,流转风光物自忙。珍重三薰更三沐,全胜汤饼试何郎。

  • 《和李明府》

    传闻叶悬履,飞向洛阳城。驰道临层掖,津门对小平。霞残疑制锦,云度似飘缨。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

  • 《题会真道堂》

    八客一道士,临风举茗盏。孔老业不同,同具看山眼。其六惟坤珍,三实吴楚产。稟气殊东西,粹美无可柬。景仙幻斯堂,土阜高{左山右蹇}{左山右产}。飞来九叠云,城阙不可限。泉贝似神助,草棘使鬼划。有官颓厥府,视此得无赧。秘录诵琅函,芳字纪玉版。他时千柱宫,咄嗟了鸠僝。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