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翁在此裴回,帝改溪名起石台。
车马到春常借问,子孙因选暂归来,稀疏野竹人移折,零落蕉花雨打开。
无主青山何所直,卖供官税不如灰。
王建,婺源(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曾知鄂州崇阳县。事见清道光《婺源县志》卷一五。
逍遥翁溪亭,王建
逍遥翁在这里往返,帝王将溪改名为石台。车马来到春天时常询问,子孙们因选拔而暂时归来。稀疏的野竹被人们移动和折断,零落的蕉花在雨中开放。无人拥有的青山如何高耸,卖掉再贡献的官税不如灰烬。
诗意:《逍遥翁溪亭》是王建写的一首唐诗,描绘了逍遥翁在溪边闲逛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溪亭、车马、春天和子孙归来等元素,表达了人们的选择与归属问题。这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自由的氛围,同时又揭示了人世间的得失和物质的虚无。
赏析:这首诗以描述自然景物为切入点,通过对逍遥翁溪边的活动和环境的描绘,旨在表达作者对自由与安逸的向往。逍遥翁在这里轻松闲逛,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溪水改名为石台,是皇帝对这个地方的重视,也是一种赞赏和认可。来往的车马和春天的到来,常常成为人们交流和询问的话题,以及子孙们临时归来的契机。
诗中的稀疏野竹、零落蕉花与青山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事物的变迁。野竹被人们移动和折断,蕉花在雨中凋谢,无主的青山也失去了它的原有坚实。诗末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权力和物质的深思。官税对比于灰烬,突显了其虚无和无用。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对人世间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和内心安宁的向往,并对权力和物质的追求提出了质疑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娓娓动听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逍遥翁在溪亭中的自由、宁静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世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和内心满足的向往,以及对权力和物质的怀疑和警醒。
三十年居此,何尝识酒荤。柴扉人少到,草径鹿同群。雨足添新瀑,山深有剩云。水瓢丹灶外,闲事不曾闻。
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醒来还爱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属人。
烦君临问我何堪,剩欲从君十日谈。老退不应称敏捷,颜苍宁复借红酣。世间公器毋多取,句里宗风郤饱参。陋巷远孙还好学,未容光禄擅东南。
虚空借得作身,万象相随为伴。纵横人道十成,点检谁知一半。看看青山峥嵘,白云零乱。里许牧童归未归,铁牛一掣金绳断。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层冰积浩荡,陵谷低吞吐。窈窕转幽壑,突兀开净宇。回头山水县,亦复堕尘土。孤云铁梁北,宇宙一仰俯。风景初不殊,川途忽修阻。寒潭海眼净,黕黑自太古。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谁能裂苍崖,雷风看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