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溟沧海浪涛深,雾蔽山峦不易寻。
紫盖洞庭人驾鹤,虹霓城郭道为林。
幽玄相去何多少,巧拙无由智慧侵。
尽是同缘相引接,从容语话八仙心。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逍遥咏》是宋太宗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溟溟沧海和雾蔽山峦来描绘一个广阔而神秘的世界,启示人们在追求逍遥自在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诗中融入了道家思想,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紫盖洞庭和虹霓城郭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人们乘坐鹤驾往洞庭湖,穿越虹霓之间,如行走于城市之中,道路如林,意味着通往逍遥境地的道路并不容易寻找和抵达。
诗中表达了幽玄之境与尘世之间的差距,巧拙与智慧之间的对比。在追求逍遥境地的过程中,人们需要超越尘世的俗务和繁琐,以智慧和巧妙的方式超越种种障碍和困扰。
诗人通过"同缘相引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在逍遥境地中,人们可以放下烦恼和纷争,从容地交流和交谈,心灵得到滋养和升华。
这首诗词以其意境深远、寓意隽永而闻名。它以丰富的象征和隐喻表达了对自由、超越和心灵境界的追求。通过描绘神秘的自然景观和仙境,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探索超越尘世的可能性。这首诗词诗意深沉,启迪人心,是宋太宗在文学创作中的杰作之一。
平湖淼淼莲风清,花开映日红妆明。一双鸂鶒忽飞去,为惊花底兰桡鸣。兰桡荡漾谁家女,云妥髻鬟黛眉妩。采采荷花满袖香,荷深忘却归时路。
千里莼羹七里户,两般滋味岂难知。建春不幸成繻葛,割尽流苏定此时。
青娥呈瑞。正惨惨暮寒,同云千里。剪水飞花,渐渐瑶英,密洒翠筠声细。邃馆静深,金铺半掩,重帘垂地。明窗外。伴疏梅潇洒,玉肌香腻。幽人当此际。醒魂照影,永漏愁无寐。强拊清尊,慵添宝鸭,谁会黯然情味。幸有赏心人,奈咫尺、重门深闭。今夜里。算忍教孤负,浓香鸳被。
女墙齾齾带斜晖,短棹还从剡曲归。林叶经霜浑欲尽,人家近水自相依。逢迎俗客言多忤,颠沛穷途计易非。雪里闭门殊不恶,故貂虽弊胜无衣。
中朝理章服,南国随旌旆。腊酒湘城隅,春衣楚江外。垂帘白角簟,下箸鲈鱼鲙。雄笔佐名公,虚舟应时辈。按俗承流几路清,平明山霭春江云。湓城诗赠鱼司马,汝水人逢王右军。绿蘋白芷遥相引,孤兴幽寻知不近。井上铜人行见无,湖中石燕飞应尽。礼门前直事仙郎,腰垂青绶领咸阳。
□□不了。都被红尘老。一粒粟中休道好。弱水竟通蓬岛。孤云漂泊难寻。如今却在□□。莫趁清风出岫,此中方是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