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逍遥咏》

愚痴常似醉,何异梦中人。
欲达终无见,怀疑道岂亲。
非为贪闭口,那是益於身。
先生堪寂默,种福不传因。

作者介绍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作品评述

《逍遥咏》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宋太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自由逍遥的情怀。

诗意:
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愚痴的人常常像陶醉一般,仿佛是生活在梦中的人。想要达到人生的终极目标却无法得见,内心充满了怀疑和迷茫。诗人并不是因为贪婪而闭口不言,而是因为沉默可以使自己受益身心。先生(指自己)宁愿保持寂默,不传授功德,也是为了寻求逍遥自在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通过对愚痴与醉、梦与现实、追求与怀疑的对比描绘,诗人表现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由逍遥的向往。诗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刻。诗人认为沉默可以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好处,而不是因为贪婪而闭口不言。这种追求内心平静和自在的境界,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心灵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展示了对自由逍遥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种思辨性的诗作,反映了宋代士人独特的心灵追求和精神世界。

  • 《再和公仪龙图》

    千重海浪渔人醉,百战沙场野叟闲。能向闹中还得静,乃知朝市即青山。

  • 《好事近》

    花露滴香红,花底漏声初歇。人似一枝梅瘦,照冰壶清彻。翠蛾云鬓为谁容,虫丝宝奁结。可惜一春憔悴,负满怀风月。

  • 《成都罗城北门石记》

    五五复五五,五五逾重数。浮世若浮云,金石一如故。与君相见时,杳杳非今土。

  • 《访许浑》

    去郭来寻隐者居,柳阴假步小篮舆。每期会面初偿约,却计论心旧得书。浅绿垣墙绵薜荔,淡红池沼映芙渠。为言肯共留连饮,涧有青芹罟有鱼。

  • 《游长渠石洞》

    六月访古壑,衣巾全似秋。多无百年寿,能得几番游。泛酒月流硖,听笙云满楼。相忘有樵者,来往共夷犹。

  • 《偈颂一百五十首》

    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以大愿力出世间,示梵王身宣正法。三十六旬有六日,惟有此日最吉祥。稽首殷勤一瓣香,万岁千秋为寿考。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