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颜貌几何般,鹤骨餐霞厌俗观。
赤水华池谁法则,白银为阙又堪看。
来传音旨俱然混,位有尊卑勿异端。
逆顺之中关理性,心田静外岂相干。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逍遥咏》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宋太宗。下面为您提供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逍遥咏
天生颜貌几何般,
鹤骨餐霞厌俗观。
赤水华池谁法则,
白银为阙又堪看。
来传音旨俱然混,
位有尊卑勿异端。
逆顺之中关理性,
心田静外岂相干。
中文译文:
天赋的容貌犹如何等,
高洁的品格蔑视世俗。
红色的水中的华池谁来规定法则,
白银的楼阁又何等美丽。
传达的声音和旨意一片混乱,
地位的高低不应该有差别。
在逆境和顺境之间关乎人的理性,
内心的宁静与外界何干。
诗意和赏析:
《逍遥咏》表达了宋太宗对自然和高尚品德的赞美,并对社会观念和权力观念提出了批评。诗中首先描绘了作者天生的容貌与非凡之处,以鹤骨餐霞的形象突出了其高洁清雅的品格,并对世俗观念持有厌弃态度。接下来,诗人谈及赤水华池和白银楼阁,暗示了社会中权力和财富的分配,以及对美的追求。然而,他也提到这种分配和美丽是由人为规定的,传达的声音和旨意混乱不清,地位的高低不应该成为人们评判的标准。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的思考:在逆境和顺境之间,我们应该关注人的理性,而不是受到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这里,逍遥一词代表了追求内心自由、超脱尘世的境界。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高尚品德、自由自在的追求和对社会观念的批判。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对比,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权力和自由的思考。诗词虽短,却富有哲理和思想深度,展现了宋太宗的诗人才华和对人生的思索。
清秋访林馆,寒碧凝瑶风。冷入琅玕聚,凉生琛玉丛。枝枝撑明月,叶叶起清风。朝云挂余翠,夕照摇残红。断鸦噪言宿,鸣凤栖复冲。扶疎玉梵府,析蔌水晶宫。露花滴翡翠,烟絮缠蛟龙。万竿响笙竽,一林撼丝桐。饮罢身欲蜕,联镳翔太空。
福胎当日起燕然,始信兴亡不属天。谋国自知无秘计,何时归把牧羊鞭。
春风摇溪溪摇天,刘郎诗思如涌泉。已怜飞花太狼籍,却爱芳草长芊绵。痴儿了事从渠了,万古寒空没飞鸟。北海樽中兴味长,邯郸枕裹功名小。南山北山云崔嵬,君胡不歌归去来。山中交游苦相忆,玉柱瑶瑟生浮埃。
承平非不久,淮地只凋疎。负贩资安郡,蒿莱塞旧闾。近江犹若此,穷徼复何如。可议轻征战,仍闻急转输。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平揖天风一望来,苍崖万仞两分开。是中猨鹤亦难得,只有龙云相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