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逍遥咏》

得道超凡圣,逍遥本是缘。
群迷难解会,我且不虚传。
但信恒无断,精穷用意专。
審听明譬谕,勿被俗情牵。

作者介绍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作品评述

诗词:《逍遥咏》
作者:宋太宗(赵匡胤)
朝代:宋代

逍遥咏,是宋太宗赵匡胤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抒发个人境界为主题,表达了追求超凡的心境和对世俗迷惑的警示。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逍遥咏》中文译文:
得道超凡圣,
逍遥本是缘。
群迷难解会,
我且不虚传。
但信恒无断,
精穷用意专。
审听明譬谕,
勿被俗情牵。

诗意和赏析:
《逍遥咏》这首诗词表达了宋太宗对自身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迷惑的警示。诗的开篇是以"得道超凡圣"来形容自己,意味着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逍遥本是缘"一句表达了他追求逍遥境界的初衷和动力。

接下来的两句"群迷难解会,我且不虚传",暗示了世俗人群的困惑和无法理解他的心境。他并不试图向他人解释自己的追求,也不追求虚名虚誉,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修行。"但信恒无断,精穷用意专"表达了他对信仰的坚持和专注,不断追求精神境界的极致。

最后两句"审听明譬谕,勿被俗情牵"是对读者的警示,呼吁人们要警惕被俗世的情感所牵扯,要善于审视明智的比喻和教诲。这是一种对读者的启示,希望人们能够从追求超凡的境界中获得真正的自由和逍遥。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世俗迷惑的警示,将个人心境与读者的境遇相结合,使人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得到启迪。

  • 《咏史诗·章华台》

    茫茫衰草没章华,因笑灵王昔好奢。台土未干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

  • 《临江仙(和元遗山题扬州平山堂)》

    二十四桥明月好,暮年方到扬州。鹤飞仙去总成休。襄阳风笛急,何事付悠悠。几阕平山堂上酒,夕阳还照边楼。不堪风景事回头。淮南新枣熟,应不说防秋。

  • 《满江红(寿傅尚书)》

    瑞霭秋空,银河里、非烟非雾。应想是、岳钟神秀,再生伊传。昨夜五云随梦入,今朝万象朝元去。正六星、炳炳耀文昌,循初度。五马贵,多文富。人品异,心期古。似冰清瑶水,玉森元圃。天子方将循异政,灵孙又合为霖雨。问汾阳、几考在中书,从今数。

  • 《莫子章惠蒲萄》

    惯病宜秋早,分甘荷岁寒。骊珠初压架,马乳又堆盘。酒美夸重醒,书成欠百端。不须烦广利,移种眩长安。

  • 《满江红》

    墙下松筠,并手种、花窠尽著。试屈指、一年前事,恍然如昨。繁杏新荷春夏景,疏梅细菊秋冬约。渭川翁、随分小生涯,些官爵。分物我,争强弱。都做梦,谁先觉。好一条平路,是人迷却。斑鬓已灰心里事,瘦藤谩挂瓢中药。愿当今、四海九州人,同欢乐。

  • 《念奴娇 孝陵》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