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精须炼,华池水火红。
坎离能匹配,男女自相逢。
曩劫知因果,生前道不穷。
若修方寸是,发意便周通。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逍遥咏》是宋代皇帝宋太宗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金鼎炼制精华、华池水火红的场景,表达了坎离相互匹配、男女相互相遇的意象。诗词中还提到了曩劫中的因果关系以及生前无穷无尽的道路。最后,诗词表达了修炼方寸之心将使意念通达周全的思想。
这首诗词以崇高的气势和深邃的想象力展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逍遥境界。金鼎炼制精华的描绘暗示了一种精神的净化和升华过程,华池水火红则象征着生命与能量的蓬勃与燃烧。通过这些意象的构建,诗人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纯净和超越物质界限的向往。
坎离的相互匹配和男女的相遇表明了宇宙中各种事物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诗人以此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彼此理解的重要性。
诗词中提到的曩劫和因果关系,带有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它暗示了生命的轮回和宇宙的法则,强调了因果报应的存在以及行善修身的重要性。通过这种超越尘世的视角,诗人呈现了一种对生命意义和宇宙智慧的思考。
最后,诗词中的方寸和周通象征着内心的修炼和开阔。修炼方寸之心意味着培养内心的平和和明晰,而发意便周通则表达了思想的自由流动和通达。这种修炼和开阔的心境使人能够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逍遥咏》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哲思,表达了对逍遥境界和人生意义的追求。诗词的赏析不仅在于其文学表现力的展示,更在于激发读者对人生境界和宇宙智慧的思考。它给予人们一种超越尘世的启迪,呼唤着内心的升华和追求。
区宇半荆棘,干戈犹未休。屡空无计奈,多病不禁愁。农具应须办,朝簪便合投。全家耕谷口,一饱更何忧。
郊天社地君所重,翦秸刲匏微得供。秦皇汉帝陋古初,桀畴殊坛倾力奉。年年属车九重出,羽卫千人万人从。黄金日搜尽崖窟,飞樯走箠华夷动。马蹄路南村有社,里老邀神迎且送。荒林破屋风雨入,野鼠山狐狼藉共。何言茅箸古瓦瓯,稻饭豚蹄人得用。
田家禾黍方登场,枯桑索索天雨霜。黄花篱落尚可醉,今我不乐思武昌。武昌使君半年别,前日书来慰愁绝。想思为我作西亭,徙倚阑干只明月。大材开府何优游,政声日随江水流。赐金增秩未为宠,咫尺丹诏催归辀。灯前春雨同挥翰,南风吹船着淮岸。云间过雁唤愁生,短褐饭牛歌夜半。
天香亭下影婆娑,四畔高林结绿萝。云外飞仙不曾见,唯应翠树阅人多。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喜老时。明著衣冠为士子,高谈仁义作男儿。敢於世上明开眼,肯向人间浪皱眉。六十七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