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逍遥咏》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
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逍遥咏》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
不要执著于这具身体,也不要对这具身体厌烦。
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这个身体又有什么值得执著的呢,它只是永恒的痛苦根源。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
这个身体又有什么值得厌烦的呢,只是暂时聚集的虚幻之尘。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既没有执恋,也没有厌倦,方才是自在自由的人。

诗意: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身体和束缚的超越,揭示了逍遥人的心态。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对身体有过多的执着和厌烦,因为身体本身是痛苦和束缚的根源。只有解脱了对身体的执恋和厌倦,才能达到逍遥无羁的境界。

赏析:《逍遥咏》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对身体和物质束缚的超脱心态。诗中用“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来强调不要过分执着于现实身体,体现了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接着,诗人以“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来表达对身体束缚的否定,彰显了对痛苦和纷扰源头的看透。而“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则表达了对身体世界的淡然,认为身体不值得过多的厌倦。最后,诗人以“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来总结,指出只有没有执恋和厌倦的人方能真正自在自由。整首诗言简意赅,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哲理,给人们以启示和思考。

  • 《即事》

    洞口桃花满意红,生憎蜂蝶太匆匆。山禽那更来捎蝶,打着秾枝半欲空。

  • 《哀谷亭(三首)》

    有客来传语,红巾更渡淝。苍茫连夜遁,不暇恋春衣。楼观怜焦土,阳和感杀机。道逢邻舍女,新向贼中归。

  • 《寄李侍郎》

    未照玉堂金炬莲,地官董正职尤专。常经要足邦中赋,胜算犹烦马上鞭。黄阁少须持紫橐,黑头早已继青毡。方今讲论肥民策,不数横流地上钱。

  • 《游峨眉十一首》

    虽知仙可学,酒盏唤渊明。未遂山中隐,聊为地上行。留人垂雨意,送客走泉声。初上乘危惯,归途更不惊。

  • 《遗任子渊省元六首》

    山花乱纷葩,崇兰度轻馥。谓言抱正身,何以堪众目。离披委丛萃,万物困幽独。美人寻当来,纫之佩空谷。

  • 《寄旧山隐者》

    别君须臾间,历日两度新。念彼白日长,复值人事并。未改当时居,心事如野云。朝朝恣行坐,百事都不闻。奈何道未尽,出山最艰辛。奔走衢路间,四枝不属身。名在进士场,笔毫争等伦。我性本朴直,词理安得文。纵然自称心,又不合众人。以此名字低,不如风中尘。昨逢卖药客,云是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