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
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中文译文:《逍遥咏》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
不要执著于这具身体,也不要对这具身体厌烦。
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这个身体又有什么值得执著的呢,它只是永恒的痛苦根源。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
这个身体又有什么值得厌烦的呢,只是暂时聚集的虚幻之尘。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既没有执恋,也没有厌倦,方才是自在自由的人。
诗意: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身体和束缚的超越,揭示了逍遥人的心态。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对身体有过多的执着和厌烦,因为身体本身是痛苦和束缚的根源。只有解脱了对身体的执恋和厌倦,才能达到逍遥无羁的境界。
赏析:《逍遥咏》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对身体和物质束缚的超脱心态。诗中用“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来强调不要过分执着于现实身体,体现了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接着,诗人以“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来表达对身体束缚的否定,彰显了对痛苦和纷扰源头的看透。而“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则表达了对身体世界的淡然,认为身体不值得过多的厌倦。最后,诗人以“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来总结,指出只有没有执恋和厌倦的人方能真正自在自由。整首诗言简意赅,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哲理,给人们以启示和思考。
已从槐借叶,更梁菊为裳。
屈指桃溪上,差池二十年。知心宁易得,识面岂无缘。离别何须恨,平安可数传。异时如索我,小隐翠微边。
暮色薄大地,憔悴苦斯民。豺狼聘效邑,兼之惩尘频。悠悠道路上,白发污红尘。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
高韵双悬张曲江,联题兼是孟襄阳。后人才地谁称短,前辈经天尽负长。胜景饱于闲采拾,灵踪销得正思量。时移两板成尘迹,犹挂吾师旧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