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低冷戛荷千柄,底{左舟右少}斜穿月半轮。
一笠一蓑人稳坐,晚风萧飒弄青蘋。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隠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五)。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祇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祐临安志》(简称《淳祐志》)、《咸淳临安志》(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祐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第四卷卷末。
《小舟》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小船行驶在湖泊上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的第一句“舷低冷戛荷千柄”描绘了小船的形象,舷低表示船边低垂,冷戛荷千柄则形象地描绘了湖面上的荷叶。这一句中的冷戛荷千柄也可以理解为寒冷的秋天,荷叶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第二句“底{左舟右少}斜穿月半轮”则描绘了小船在湖面上行驶的情景。底指的是船底,左舟右少则表示小船斜穿过湖面,月半轮则象征着夜晚的明亮。
第三句“一笠一蓑人稳坐”描绘了船上的人。一笠一蓑表示人们穿着简朴的帽子和雨衣,人稳坐则表现了他们的从容和安定。
最后一句“晚风萧飒弄青蘋”则描绘了晚风吹拂湖面的情景。晚风萧飒表示风声凄凉,弄青蘋则形象地描绘了湖面上的水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湖泊上小船行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半生漂落江湖外,此日登楼花正开。丹灶依然沈润水,珠帘空自挂瑶台。昔年道士何时去,前度游人今又来。点检洞门题咏处,几多墨迹篆苍苔。
河朔频河地早寒,城烟牢落水回环。几番夜雨涨新岸,一片秋云归旧山。君驷渐腾梅岭外,我车犹枕菊篱间。潮人若问何如守,病骨支撑两鬓斑。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见《优古堂诗话》)绿树绕村含细雨,寒潮背郭卷平沙。(《送人》,见《诗人玉屑》)
小聚鸥沙北,横林蟹舍东。船头眠醉叟,牛背立村童。日落云全碧,霜余叶半红。穷鳞与倦翼,终胜在池笼。
三面屏围屈曲山,篆炉灰冷柏无烟。霜钟不管春阳薄,声到寒窗各梦边。
秀岩万仞拔天起,划堮剜垠争怪诡。六花一夜积三尺,化作冰壶无表里。幼舆丘壑自不凡,何况有雪被此岩。天教管领清凉界,雪岩自号冰书衔。岩前列植梅松竹,三友相从吾事足。灵台片雪晛不消,吐作新诗动惊俗。有客有客山水仙,挥毫欲写雪洞天。敲门试惊袁安眠,莫作剡溪王子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