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朝粗粝腐儒餐,清坐焚香篆印盘。
早计何尝为温饱,倦游谁复念羁单。
瓮头社酒欣方熟,篱下秋英渐可看。
更寄拈鱼君有味,鼎烹曾覆晋之栾。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是宋代虞俦所作,题目为《谢广文俞同年惠{上制下鱼}鱼》。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每天清晨,我与广文同年的俞先生一起享用简单粗糙的饭食,
我们清静地坐着,点燃香烛,拿出篆刻印章。
早年我们常为温饱而担忧,如今却不再为此烦恼,
疲倦的迁徙,谁还会想起那束缚之单?
在瓮头村的酒坊,我欣喜地品味着酿制得宜的社酒,
篱笆下的秋英渐渐绽放,美景可供欣赏。
我将寄去拈鱼的诗句给你,希望你能领略其中的味道,
烹煮的鼎中曾覆盖着晋代栾巨源的美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虞俦的日常生活情景和对友情的赞颂。诗中描绘了作者与广文同年的俞先生一同用简单的饭食共进早餐,以及他们在清静中点燃香烛,一起拿出篆刻印章的场景。这种简朴的生活与当时士人常常为温饱所担忧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从艰苦中解脱出来的喜悦。
诗中还提到了作者在瓮头村的酒坊,他欣喜地品味着酿制得宜的社酒,同时篱笆下的秋英也开始绽放,给人以美好景象的暗示。这一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享受,展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敏感。
诗的结尾,作者寄出了一首拈鱼的诗给朋友,希望他能够领略其中的味道。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真挚和深厚,通过诗词的方式传递情感,也暗示了作者对于美食和诗歌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作者从艰苦中解脱出来的喜悦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同时表达了对友情的赞颂和对诗歌的热爱。这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感人的诗意和魅力。
素秋授终。玄节敬御。逝将离征。我整我车。命彼仆夫。驾言北徂。告别津裔。执手歧路。泛舟中流。□□载遡。临河难逝。眷眷长顾
南陌东城处处春,不须移槛损天真。鬓毛欲白休辞饮,风雨无端只误人。鸟语提壶元自好,酒狂惊俗未应嗔。稍寻绿树为诗社,更藉残红作醉茵。
军中富余暇,飞苔同城隈。雍容陪后乘,一一应刘才。
时违运往岂无才,老气峥嵘隘九垓。漫仕有声徐偃国,赋归不愧子陵台。相逢苦雨泥双屐,可及晴湖泛一杯。忽又趁潮上桐濑,山中春笋正堪煨。
这金丹,无二道。方寸不离真水火,既未相颠倒。个中运用不辞劳。海底天心呼吸到。现出长生宝。
勤勤高意念林丘,新买溪园洛水头。千载圣贤方契会,恐君难作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