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根地虽卑,凌霜花亦茂。
物禀固不迁,人情自为陋。
幸与时菊开,谁嗟发孤秀。
楚人搴木末,已见离骚就。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廨後木芙蓉》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自然与人情的对比,以及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托根地虽卑,凌霜花亦茂。
尽管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木芙蓉依然能在严寒的霜冻中茂盛。
物禀固不迁,人情自为陋。
自然界的事物有其固定的属性,而人情却常常显得狭隘。
幸与时菊开,谁嗟发孤秀。
幸运的是,与时俱进的菊花开放,谁会嗟叹自己的孤独与独特呢。
楚人搴木末,已见离骚就。
楚地的人们采摘木芙蓉的花朵,已经能够领略到离骚的情感。
这首诗词通过对木芙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和人情的思考。尽管木芙蓉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却能在严寒的冬季中茂盛,这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与此同时,作者也通过对人情的描绘,暗示了人们常常受限于狭隘的思维和境遇。然而,作者在最后两句中提到了时菊的开放,以及楚地人采摘木芙蓉的情景,这表达了一种希望和对美好的追求。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对比,以及对离骚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日照孤云作彩霞,帝乡风送去天涯。野人遥望归何处,万里峨嵋便是家。
钟声如一寺,林影望还分。径转塔才见,轩开溪共闻。相过成晚步,分坐见秋云。诗卷娱禅暇,晴窗花气熏。
面瘦颊凸,眉棱眼深。默亡所住,妙在而今。鳞潜寒水,鹤梦月林。应声应色分身也,拍手家家观世音。写出梦中身,你道真不真。槁寒秋在眼,渊默醭生唇。道环谁谓无象,空谷自来有神。父子不传些子妙,白首侬家老斲轮。
信笔挥成五七言,敲门岂复作推门。江河自有长流势,斧凿俱无未没痕。雨带客愁横白帝,风吹闺怨入乌孙。公于乐府有余思,更为杨妃赋所冤。
与君为别几清秋,鸿雁来时辄上楼。今日倚楼无雁过,断肠风水隔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