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谢人惠新火》

六龙杲杲看推移,也有分光蔀屋时。
作古远知燧人氏,至今犹说介之推。
扣门自此人皆有,暗室从来我不欺。
冷灶无烟知几日,凭谁乞米试晨炊。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谢人惠新火》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种古代人们对火的依赖和感激之情,表达了对火的珍视和对人类文明的敬仰。

诗中的"六龙杲杲看推移","分光蔀屋"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火焰摇曳的景象,展示了火的生动和活力。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在表达对火的敬重和赞美,将火比作六条巨龙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诗中还提到了"作古远知燧人氏","至今犹说介之推",这是指古代人类发现火的历史。诗人表示,远古时期的智慧人类,已经发现了火的用途和价值,并将其传承至今。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火的依赖和感激之情。"扣门自此人皆有","暗室从来我不欺"表明火拥有普遍的存在,它为人们提供了光明和温暖。"冷灶无烟知几日,凭谁乞米试晨炊"则描绘了没有火的困境,没有火的灶台无法烹饪食物,生活将变得困苦。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火的感激和对火的重要性的认识。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火的形象、历史和价值,寄托了诗人对火的敬仰和感激之情。通过对火的赞美,诗人间接地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敬佩和对智慧人类的致敬。这首诗既展现了火的力量和美丽,也让人们深思火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和意义。

  • 《韶州送窦司直北归》

    江曲山如画,贪程亦驻舟。果随岩狖落,槎带水禽流。客散他乡夜,人归故国秋。樽前挂帆去,风雨下西楼。

  • 《时雨》

    空车辗雷帜推电,千里冥冥甘雨遍。元丰嘉号卜长年,太乙尊神宅畿甸。齐宫夜祷天俯听,美泽朝流慰人愿。豆苗蓬蓬粟低垂,土脉舒苏蝗不飞。野老讴歌忘帝力,夕阳相与荷锄归。

  • 《和颜长官百咏·客路》

    身如海燕傍谁门,别泪双垂不见亲。惟有一科邛竹杖,相随万里共艰辛。

  • 《琳老惠麸乾隆走笔奉寄》

    何人弹铗苦思鱼,食肉而飞亦任渠。谁见东堂病居士,山僧乞食亦分余。

  • 《暮花天》

    天意微慳,春工多裕,长须末后殷勤。骨瘦挽先,肌韵恰好,花头径尺徐陈。红黄粉紫,更牛家、姚魏为真。留几种,蒂殢中州,异时齐顿浑身。承平当日开多少,笙歌何限,是甚人人。气入江南,心知芍药,彷佛前事犹存。名品应须,认旧家、雨露方新。成一处,蓓蕾根株,剩看诸谱纷纷

  • 《对酒》

    檐铎鸣杂佩,帘旌动微波。我老嬾读书,如此长日何!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奇葅映玉盘,珍鮓开绿荷。万事姑置之,逌然酣且歌。宦游亦何好,且复小婆娑。秋风云门道,踏月扪青萝。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