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谢人惠云巾方舄二首》

胡靴短靿格粗疏,古雅无如此样殊。
妙手不劳盘作凤,轻身只欲化为凫。
魏风褊俭堪羞葛,楚客豪华可笑珠。
拟学梁家名解脱,便於禅坐作跏趺。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谢人惠云巾方舄二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对人们的礼物表示感谢的心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谢人惠云巾方舄二首

胡靴短靿格粗疏,
古雅无如此样殊。
妙手不劳盘作凤,
轻身只欲化为凫。

魏风褊俭堪羞葛,
楚客豪华可笑珠。
拟学梁家名解脱,
便於禅坐作跏趺。

译文:

感谢人们赠送的云巾和方舄,
胡人的靴子短而靿(靴带)粗疏,
没有比这样更古雅的了。
巧妙的手不需费力织凤凰图案,
轻巧的身躯只希望变成鸳鸯。

魏国的风格简约朴素,令人羞愧的像葛布一样,
楚国的客人豪华奢侈,可笑如珍珠。
我想效仿梁家(佛教名门)的名字中的解脱之意,
以便在禅坐时更加舒适地盘腿坐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他人的慷慨赠与表示感谢的情感。他通过描述胡人的短靴和粗疏的靿(靴带),以及云巾和方舄的古雅之美,表达了对这些礼物的赞美和感激之情。苏轼以他独特的才华,无需费力地织出凤凰图案,但他的愿望并不是追求华丽,而是希望变得轻盈自由,像鸳鸯一样自由自在。

接下来,苏轼通过对魏风和楚客的对比,表达了对不同风格和生活方式的思考。他认为魏国的风格简约朴素,可羞愧地与葛布相提并论,而楚国的客人则过于奢华和豪华,令人不禁发笑。这种对比反映了苏轼内心对于适度和平衡的追求。

最后,苏轼提到了梁家的名字中的"解脱",暗示了他对解脱和超脱尘世的向往。他希望能够像梁家一样,通过禅坐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心灵的解放。他选择跏趺(盘腿坐)的姿势,试图体验到禅宗修行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对礼物的感谢、对不同风格的思考以及对内心解脱的向往,展示了苏轼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它既融入了对物质世界的赞美,又凸显了对内心平静与超越的追求,展现了苏轼诗人的独特风采。

  • 《题汪水云诗卷》

    十日不得出,坐窗窥古音。五言臣武溪,百咏阿雄心。对雪遂忘夜,看诗如听琴。年时尘稿在,便拟石头浑。

  • 《明妃》

    不用牵心恨画工,帝家无策及边戎。香魂若得升明月,夜夜还应照汉宫。

  • 《林正惠公挽词》

    百辟素归重,三朝俱受知。风稜振台省,名字落戎夷。召节叨同命,几廷踵旧规。隧铭书不尽,归泣岘山碑。

  • 《彭城三咏之三歌风台词》

    汉祖高风百尺台,千年客土生蒿莱。何穷人事水东去,如故地形山四来。江淮犹沸鲸鲵血,八十一车枉归辙。白叟逢迎皆故人,牢酒欢呼惜将别。崤渑迢遥非我乡,死生此地何能忘。酒阑鸣筑动云物,青衿儿曹随抑扬。尔时可无股肱良,端思猛士守四方。君不闻淮阴就缚何慨慷,解道鸟尽良

  • 《次韵王耘之》

    白汗翻浆九市人,清风谁似此论心。壮游淮上官声起,重会都城句法深。久矣求才胶柱瑟,老来逢事不徽琴。漫湖又见香荷发,煮饼须同近寺林。

  • 《鹧鸪天》

    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