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日归钱暑,秋容淡太虚。
闲云工变易,片月自清孤。
淹泊年华老,凄凉岁事余。
时违自朴拙,兴懒日萧疏。
阮籍慵耽酒,文园病著书。
簪缨非草野,江海得樵渔。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斜日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斜日归钱暑,秋容淡太虚。
夕阳斜照,暑气渐消,秋天的容颜显得淡泊虚无。
闲云工变易,片月自清孤。
悠闲的云彩随意变幻,孤寂的月光自然清澈。
淹泊年华老,凄凉岁事余。
岁月的流逝使人感到沉闷和苍凉。
时违自朴拙,兴懒日萧疏。
时光的离别使人变得朴实和笨拙,兴致懒散,日子变得冷清。
阮籍慵耽酒,文园病著书。
像阮籍一样懒散地沉迷于酒,文人园林里的书籍也因病懒而不得进展。
簪缨非草野,江海得樵渔。
不再是草野上的游子,而是在江海间寻找樵渔的生活。
这首诗词以淡泊虚无的秋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岁月沉淀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夕阳斜照、云彩变幻和月光清澈的景象,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世事的淡漠。诗中还提到了阮籍,将自己与这位古代文人相比,表达了对自己懒散生活的自省和反思。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怀念,将自己比作江海间的樵渔,寻找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淡泊景色,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反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楼压层城,斜阳敛、帆收南浦。最好是、长江澄练,远山新雨。□□留连邀皓月,一堂高敞祛隆暑。问从来、佳赏有谁同,应难数。舟横渡,车阗路。催酒进,麾灯去。放_娥照座,不烦帘阻。已见天清无屏翳,更须潮上喧阗鼓。看波光、撩乱上樯竿,龙蛇舞。
问讯江南客。怕秋崖、苔荒诗屋,云侵山屐。留得钓竿西日手,梦落鸥傍鹭侧。倩传语、溪翁将息。四十飞腾斜暮景,笑双篷、一懒无他画。惟饱饭,散轻策。世间万事知何极。问乾坤、待谁整顿,岂无豪杰。水驿山村还要我,料理松风竹雪。也不学、草颠诗白。自有春蓑黄犊在,尽诸公、
维有熊氏,以土胜王。其后皆沿,兹德用庄。黼黻幅与,裳衣是创。币之玄纁,对此昭亮。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吹花困癫傍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赤憎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湿久飞迟半日高,萦沙惹草细于毛。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劳。
水似珠珰入,池如玉磬开。临流唯自适,鱼鸟莫相猜。
碧峤经年常寂寂,更无闲事可相於。超伦每效高僧行,得力难忘古佛书。落叶乱渠凭水荡,浮云翳月情风除。方知嬾与真空合,一衲闲披憩旧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