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花未发,岂是为游春。
深愧青宫客,先寻白屋人。
儿童惊茜绶,仆隶笑纱巾。
踏雪携诗谢,朱门必许亲。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谢张中允见访》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魏野。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园林花未发,岂是为游春。
深愧青宫客,先寻白屋人。
儿童惊茜绶,仆隶笑纱巾。
踏雪携诗谢,朱门必许亲。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魏野对于客人张中允的感激之情。诗中描绘了一个未开花的园林,暗示着春天尚未到来。作者感到自愧不如张中允,因为他是青宫的贵客,而作者自己只是一个住在简陋白屋的普通人。诗中还提到了儿童惊讶地看着张中允的锦绣衣带,仆隶们则笑着看他华丽的头巾。最后,作者表示自己愿意踏雪送行,并携带着诗意向张中允表示感谢,希望将来可以再次受到他的亲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激之情。园林花未开放,暗示着春天的未到来,与诗词的主题相呼应。作者自谦自己只是一个住在简陋白屋的普通人,而张中允是受尊敬的青宫贵客,这种对比凸显了作者的自谦和对张中允的敬仰之情。诗中的儿童和仆隶形成了一种对比,他们对张中允华丽的装饰品有着不同的反应,突出了张中允身份的特殊性。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踏雪送行的决心,希望能够再次得到张中允的亲近和接纳。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张中允的敬佩和感激之情。通过对景物、人物和情感的描绘,诗词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谦逊和对友谊的珍视。
饥蚕未得食,宛转不自持。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老蚕不复食,矫首有所思。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日净岚光上,山藏野意添。海潮来隐几,越岫巧当帘。绝俗宜招隐,论诗未属厌。居虽朝市近,事事见安恬。
泮水题名记,灵光独此翁。褎衣雋曼倩,折角郭林宗。湖海襟期别,风涛患难同。斯人宁复得,些罢涕无从。
火云影裡一叶落,玉鉴光中便见秋。一任秋来又秋去,大江依旧向东流。无变易,有来由。塞鸿何处,白鹭沧洲。数声渔笛烟村晚,狼籍断霞闲钓舟。
如椽老笔健文章,枉对槐间雁鹜行。只共低头了官事,忽惊举手劝离觞。百年可落尘埃梦,一瓣曾薰知见香。珍重平生安东法,穷通何地不徜徉。
大雪满长安,春来特地寒。新年头佛法,一点不相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