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约西湖薄主人,只今湖色已知春。
会须多载连车酒,绝胜寒仓满目尘。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谢仲南和诗》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与谢仲南约定,在西湖的薄主人家中相聚,如今西湖的美景已经显露出了春天的气息。我们应该多带一些车辆和酒,来庆祝这美景胜过寒仓尘土的盛况。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张耒与谢仲南在西湖相约赏春的场景。诗人提到了他们原本约定在某位薄主人的家中相会,但现在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他们决定庆祝这美景的到来,计划多带一些车辆和酒,以此表达他们对这美景胜过寒仓尘土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与友人赏春的心情。诗人通过描述西湖的美景,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他使用了对比手法,将美景与尘土弥漫的寒仓相对比,突出了美景的壮丽和令人愉悦的特点。
诗中的“谢仲南”是诗人的朋友,他们约定在某位薄主人的家中相聚,共同欣赏春天的美景。诗人的情感通过对美景的描绘得到了表达,他们决定庆祝这美景的到来,计划多带一些车辆和酒。这表达了作者对美景和友情的珍视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词简洁明快,节奏流畅,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传递了诗人对春天和友情的喜悦之情。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并表达了友情和欢聚的愉悦之情。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斯言诚虚筌,遮眼漫盈纸。冷暖当自知,此味如饮水。谁肯落骄荣,还来共枯悴。待渠转船头,著力与风值。最怜气炎炎,可上不可下。青天与白日,信有覆杯夜。空林鸟雀喧,村巷牛羊窄。童子候檐楹,喜此扣门客。客来踏青苔,曳杖入林薄。只许老梅官,谓我门无杂。我贫无娱客,相视
意恶心顽烟火生。口张舌举是非生。伤人害己过潜生。辩者自然为不善,善人不辩善芽生。无争上士得长生。
三峡蛮溪上,千山楚俗兼。妇人樵入市,官井货专盐。魑魅或为患,猕猴常可嫌。君能厚风化,男子使腰鎌。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莫恨当年入用迟,通材何处不逢知。桑田变后新舟楫,华表归来旧路岐。公干寂寥甘坐废,子牟欢抃促行期。移都已改侯王第,惆怅沙堤别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