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心似向汉槎来,便盍观光近斗台。
王俭池边新节物,刘郎观里旧根栽。
饶人老月添春好,特地痴云际晚开。
明岁传柑天上宴,马头犹记渚宫囘。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辛亥元夕坐间和刘景文韵
客心似向汉槎来,便盍观光近斗台。
王俭池边新节物,刘郎观里旧根栽。
饶人老月添春好,特地痴云际晚开。
明岁传柑天上宴,马头犹记渚宫回。
中文译文:
在辛亥元夕的时刻,我的心思仿佛飞往汉槎岛,何不一同去观赏近处的斗台呢?
王俭池边展现出新的节日景物,而刘郎观里的根栽则见证了旧时的情感。
丰富的人们仍然敬畏着老月亮,它为春天增添了美好,特别是在晚霞中的云际。
明年将传柑天上宴,马头岛依然记得过去渚宫的欢声笑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作品,以元夕夜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和自然景物的深情思念。诗中通过描绘客心飞往汉槎岛观赏斗台、描述王俭池和刘郎观的景物,以及表达对老月亮和云际晚霞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和自然的痴迷和向往。
首先,诗人提到了汉槎岛和斗台,暗示了作者的思绪远离了现实,向往远方的美景和令人陶醉的场景。这种向往和追求美的心境,也可以理解为对于人生的追求和渴望。
接着,王俭池边的新节物和刘郎观里的旧根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旧的对比不仅仅是景物的变化,更是对于时光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这种对过去的眷恋和对记忆的珍视,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传统的情感。
诗中还描绘了老月亮和云际晚霞,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诗的表达中。老月亮为春天增添了美好,而云际晚霞则在晚霞的映衬下展现出特殊的魅力。这种赞美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最后,明年将传柑天上宴,马头岛依然记得过去渚宫的欢声笑语。这句表达了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历史的记忆。明年的柑橘宴会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在这样的时刻,马头岛依然怀念过去渚宫的欢乐和美好时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元夕夜景和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过去时光和自然之美的深情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历史的记忆,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久思庐山游,忽至左蠡曲。倚船初一望,秀色溢我目。百里堆翠黛,千峰矗寒玉。阴云知我来,收敛入山腹。须臾变光景,尽出一山绿。宛如几案间,青铜铸岩谷。又如墙壁上,古画挂图轴。水光晚苍茫,风气秋肃穆。明朝南康岸,舣棹陟山麓。欢喜不自持,一杯醉醽醁。
道学方勤绩,亨途渐致身。苍天倾我泪,今日丧斯人。弟子群经富,先生一语真。发挥馀事业,何处不书绅。
朝暗杖马夕笺天,汉事于今已几年。一片孤忠应尚在,定须耿耿斗牛边。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浮。知音若相问,不住涅盘州。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若问下生时,不打这鼓笛。
瞻我北园。有条者桑。遘此春景。既茂且长。氤氲吐叶。柔润有光。黄条蔓衍。青鸟来翔。日月其迈。时不可忘。公子瞻旃。勋名乃彰。
汴中春絮乱,淮上鮆鱼时。顺水疾奔马,出都犹脱羁。拜亲将已近,食脍不言迟。到日问茶事,遍山开几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