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南山,零落一顷为萁。
几晚渊明,也吟草盛苗稀。
风流划地,向尊前、采菊题诗。
悠然忽见,此山正绕东篱。
千载襟期。
高情想像当时。
小阁横空,朝来翠扑人衣。
是中真趣,问骋怀、游目谁知。
无心出岫,白云一片孤飞。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新荷叶(再题傅岩叟悠然阁)》
作者:辛弃疾(宋代)
中文译文:
种豆在南山,零落一顷成为禾苗。
几个晚上,我也效仿渊明,吟诵着草木茂盛、禾苗稀疏的诗篇。
风景如画的地方,我向尊贵的人前采摘菊花并题诗。
恍然间,我看到这座山正围绕着东边的篱笆。
千年的期望在心中涌动。我想象着当年的景象和高尚的情怀。
小阁楼横空出现,早晨到来时,翠绿的荷叶洒落在人们的衣裳上。
这里真是个有趣的地方,问着我的奔放心情,眺望四周,无人知晓。
我心无所系,如同一片孤飞的白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悠然阁中的一番景象和心境。诗人辛弃疾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境界和高尚情怀的追求。
首先,诗人以种豆的过程来比喻自己的创作,将自己的诗篇比作南山的禾苗,强调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努力与付出。
接着,诗人提到了渊明,指的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他以描写自然田园风光著称。诗人表示自己也模仿渊明,吟诵着描绘草木繁盛和禾苗稀疏的诗篇,显示了对于自然和文学的热爱。
然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风景如画的地方采摘菊花并题诗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的欣赏与赞美。
接下来,诗人忽然看到这座山围绕着东边的篱笆,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里象征着一片宁静、美好的环境,让人心生向往。
最后,诗人提到了小阁楼,形容其突然出现,早晨时翠绿的荷叶洒落在人们的衣裳上,展现出美丽的画面。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高尚情怀的意境,展示了诗人的感慨和审美情趣。这首诗词以辛弃疾独特的笔触和情感,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应是前生有宿冤,不期今世恶因缘。蛾眉欲碎巨灵掌,鸡肋难胜子路拳。只拟吓人传铁券,未应教我踏青莲。曲江昨日君相遇,当下遭他数十鞭。
江南十月方肃霜,小槽初滴鹅儿黄。颇思指动异味尝,门正张罗谁末将。披绵强来推不去,枯虾欲进止之户。羊膻豕腥尤可厌,肪截脂凝在何处。草玄子云黄门郎,遗我黑质而白章。形之硬语弩力强,写以奇字侔史苍。愧无纖手色倾国,压糟磨刀走臧获。喜于左手持蟹黄,美胜八珍熟熊白。
天地怒气散,凯风若颠喜。吹彼枳棘墟,不入邃屋里。北风何其凉,雨雪雱不止。卒岁无衣裘,穴处犹冻死。六月如蒸炊,执扇犹秉毁。芃芃黍苗花,吹落不结子。老农悲不获,飞鸟喜自恣。虽难答天恩,愿天投木李。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蓟门八月霜华浓,何时种竹能成丛。凤城之阳禁苑东,琅玕万树凌青空。光摇太液波心月,高出三山顶上松。祥飚拂拂来天上,鸣金戛玉声玲珑。蓬莱宫中日如年,高柯密叶霏云烟。春阳挺秀百花表,秋月增辉仙桂边。九夏繁阴覆灵囿,祥麟瑞鹤相周旋。六花凝寒群卉老,清标转觉生光妍。
乞得閒身荷对朝,旧栖佳处日逍遥。却怜赤壁归来日,歌舞樽前祗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