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深松桂无尘事,地接荒郊带夕阳。
啼鸟歇时山寂寂,野花残处月苍苍。
绛纱凝焰开金像,清梵销声闭竹房。
丘垄渐平边茂草,九原何处不心伤。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李锜辟掌书记,锜抗命,不为草表,几见害。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歷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敬宗立,李逢吉搆之,贬端州司马,徙江州长史,迁滁、寿二州刺史,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和中,擢浙东观察使。开成初,迁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武宗即位,召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进尚书右僕射,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检校右僕射平章事节度淮南。卒,赠太尉,谥文肃。《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合编为四卷。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补诗一首。
《新楼诗二十首·晏安寺》是李绅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安静而荒凉的寺庙。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寺庙深处的松树和桂花没有尘土的烦扰,
寺庙地处荒郊,宛如夕阳一般。
当啼鸟歇下时,山静悄无声息,
野花残落的地方月色苍苍。
绛纱凝结如火焰,展开金色身影的佛像,
清澈的梵音随着竹房的关闭而消散。
丘陵渐渐变平,边缘的茂草开满了丘垄,
无论在九原的何处都伤透了我的心。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寺庙位于深山中,松树和桂花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没有尘埃的干扰。寺庙地处荒郊边缘,宛如夕阳一般孤独。当啼鸟停止啼鸣时,山静悄无声息,野花残落的地方,月色显得苍苍冷寂。
诗中描写了绛纱凝结如火焰的佛像,以及清澈的梵音,此时却随着竹房的关闭而消散。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冷漠。
最后两句描述了丘陵逐渐平缓,边缘的茂草却开满丘垄,这种景象让作者伤心愁绪涌上心头,无论在九原的何处都不能摆脱内心的痛苦。
赏析:
《新楼诗二十首·晏安寺》通过寺庙的景象,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孤独的场景。诗中运用了松树和桂花、啼鸟和月亮、绛纱和梵音等景物的对比,使诗词具有了丰富的意境感。
整首诗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字词简练明快,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伤感。寺庙的景象虽然宁静,但也给作者带来了忧伤和思考。
这首诗对于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以及对于世界万物的独特观察与领悟,体现了李绅唐代诗人的创作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全真门户,清净根源。住行坐卧归元。日用时时擒捉,意马心猿。常行无憎无爱,便施恩、先复雠冤。下手处,练冲和修补,有漏之园。瑞气祥光深处,收神水,徐徐自没潺。红锦蛇儿虽小,闲视灵鼋。两般混成一物,现元初、性月团圆。恁时节,礼重阳师父太原。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主人出门去,客子入门来。主人为客留,若下花前开。借问客谓谁,东海王青州。一双明月珠,夜照沧溟流。人言王家太戆直,灌夫醉骂程不识。我谓王家无世情。孔融尔汝祢正平。烈士肝肠铁一片,安能尽逐时人面。时人面好心如云,白衣苍狗须臾变。问我马何白,问我车何素。知君兄弟
虽凭缣素状仪容,的自毫心蕴妙锋。个个本来天所赋,随人变化有奇工。
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公馆可休会,良宵宜对床。肯污白云屦,来过碧澜堂。置馔同三饭,开筵累十觞。凉秋当泛菊,小住撷微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