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行部惨山容,得似春山意态浓。
嫩绿峰当新雨後,乱红花发烂晴中。
仙姿玉骨丹青写,雾鬓风鬟锦绣幪。
染得笔头生五色,急将描取入诗筒。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新路店道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杨万里。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行走在新路店道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叹。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去秋行部惨山容,
得似春山意态浓。
嫩绿峰当新雨後,
乱红花发烂晴中。
仙姿玉骨丹青写,
雾鬓风鬟锦绣幪。
染得笔头生五色,
急将描取入诗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行走在新路店道中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峰、花朵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秋天山峰的容貌,用词“惨山容”表达了山峰的苍凉之感。然而,作者却说这种景色“得似春山意态浓”,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山峰的美丽和意境的赞叹。
接着,诗中描绘了新雨过后的峰峦,用词“嫩绿峰当新雨後”形容了山峰的嫩绿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乱红花发烂晴中”则描绘了花朵在晴朗天空下绽放的繁盛景象,给人一种热闹和喜悦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运用了形容词和比喻手法,描绘了仙姿玉骨的景象。用词“仙姿玉骨丹青写”形容了山峰的美丽,而“雾鬓风鬟锦绣幪”则形容了山峰的华丽和绚丽。
最后两句“染得笔头生五色,急将描取入诗筒”表达了作者对这美景的渴望和迫切之情,希望能够将这美景描绘入诗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山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展现了作者对美的敏感和对艺术的追求。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巉巉怪石锦鲜明,不假人为自织成。频向水晶帘外立,泉声那更杂溪声。
古寺清江上,维舟夕照前。山根盘到海,塔影直侵天。萝月空禅石,霜钟落客船。秋风懒回首,送目入云烟。
楚人黄歇地,晋代葛洪家。特擅山川秀,相承黻冕华。猗君有清尚,於世不雄夸。令子能传业,流光未可涯。
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惊蓬连雁起,牧马入云多。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
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