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心上人乞食求颂》

去去之人乞食心,春风浩荡洗丛林。
松蹊香腻糁黄粉,竹坞清癯包玉簪。
炊甑分珠斋钵满,净瓶汲月夜塘深。
归来磨濯光明在,向道尘泥不涴金。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心上人乞食求颂》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离去的人乞求心上人的食物,春风洗涤着茂密的林木。松林中散发着香气,香甜的黄粉包裹着纤瘦的竹簪。斋钵里装满了珠宝般的饭粒,清凉的夜晚,从净瓶中取水于深深的池塘。归来后,洗涤身心,光明仍在,虽然在尘埃中,但并不玷污金色的品质。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富有禅意的方式,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与渴望。诗中的乞食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心上人的依赖和渴望得到关爱。春风洗涤丛林,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繁荣,与内心的期待相呼应。诗人用松蹊香腻、竹坞清癯等描写手法,将自然与人文巧妙地结合,赋予了诗词一种朴实而清新的意境。通过对珠宝般的饭粒和净瓶汲水的描绘,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和珍视。

赏析:
《心上人乞食求颂》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诗人内心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诗人对心上人的渴望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唯美而清新的画面。诗中的松蹊、竹坞、糁黄粉等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心上人的形象与情感。而诗末的归来与光明的寓意,则表达了诗人对心上人的独特理解和对纯洁品质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和深情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渴望和追求。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使诗词更加生动质朴。同时,诗人通过对物象的赋予情感,寄托了他对心上人的思念和对纯洁美好的向往。这首诗词既展示了作者对心上人的情感表达,又蕴含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具有深远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 《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饮浦江高楼有诗纪事依》

    寄命湖船带梦游,又依海客恋残秋。楹书壁挂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楼。映照须眉能玩世,支离皮骨故工愁。持杯各在飞鸿侧,咽入天风与唱愁。

  • 《上知府大同王太尉六首》

    荐士满朝称弟侄,教民到处过儿孙。就中治陕偏清净,不似侯门似道门。

  • 《长思仙》

    入南京。赴蓬瀛。显出王风九转成。超然得上升。宠何荣。辱何惊。三髻山侗绝利名。何愁性不灵。

  •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上下二镬》

    元非铸冶自成湾,乌兔烹煎那得闲。却问黄粮几番熟,不知沸鼎在人间。

  • 《十月》

    塞向倾书槴,开炉积豆萁。林居得温暖,天遣养衰迟。瓮盎藏蔬後,鉏耰下麦时。农家冬最乐,我老颇能知。

  • 《自古吟》

    自古大圣人,犹以为难事。而况后世人,岂复便能至。求之不胜难,得之至容易。千人万人心,一人之心是。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