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新霜二首》

荒城草树多阴暗,日夕霜云意浓淡。
长淮渐落见洲渚,野潦初清见洲渚,野潦初清收潋灩。
兰枯蕙死谁复吊,残菊篱根争艳艳。
青松守节见临危,正色凛凛不可犯。
芭旧芰荷不足数,狼藉徒能污池槛。
时行收敛岁将穷,冰雪严凝从此渐。
咿呦儿女感时节,爱惜朱颜屡窥监。
惟有壮士独悲歌,拂拭尘埃磨古剑。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新霜二首》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新霜二首

荒城草树多阴暗,
日夕霜云意浓淡。
长淮渐落见洲渚,
野潦初清收潋灩。

兰枯蕙死谁复吊,
残菊篱根争艳艳。
青松守节见临危,
正色凛凛不可犯。

芭旧芰荷不足数,
狼藉徒能污池槛。
时行收敛岁将穷,
冰雪严凝从此渐。

咿呦儿女感时节,
爱惜朱颜屡窥监。
惟有壮士独悲歌,
拂拭尘埃磨古剑。

译文:
新霜二首

荒城的草木多阴暗,
白天和夜晚霜云浓淡。
长江渐渐落下见洲渚,
野潦初次清澈地收潋滟。

兰花凋谢谁来吊唁,
残菊篱根争相绽放。
青松守节见临危,
态度庄重严肃不可侵犯。

芭蕉和芰荷不足以计数,
乱七八糟只能污染池槛。
时光流转,岁月将尽,
冰雪严寒逐渐凝结。

儿女们感受着时节的变迁,
珍惜红颜频繁窥视监牢。
唯有壮士独自悲歌,
拂去尘埃,磨亮古剑。

诗意和赏析:
《新霜二首》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人们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的荒城、草木阴暗、霜云浓淡等形象,表达了秋天的凄凉和寂寞。长江渐落、野潦初清,展示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界的变化。兰花凋谢、残菊争艳,揭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珍惜。青松守节、正色凛凛,表现了壮士的坚守和威严。芭蕉和芰荷的形象,象征了琐碎和污浊。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壮士精神的赞颂。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欧阳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偈颂二百零五首》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风生虎啸,雾起龙吟。泥中有刺,绵里有针。华鸟隔墙相唤甚,十分春事到家林。不堕前后,独超古今。唤回千岁梦,飞出九皋禽。无栖泊,勿猜斟,只个虚空等样心。直下一槌光迸散,斩新弹子出炉金。

  • 《句》

    白苹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

  • 《灵准上人院》

    掩扉当太白,腊数等松椿。禁漏来遥夜,山泉落近邻。经声终卷晓,草色几芽春。海内知名士,交游准上人。

  • 《赠防江卒六首 其二》

    壮士如驹出渥洼,死眠牖下等虫沙。老儒细为儿郎说,名将皆因战起家。

  • 《杂诗(五首)》

    季世罕上寿,百岁为长年。轩皇不可见,颜冉复谁怜。安期乘彩虹,羡门驾紫烟。朝游蓬莱岛,夕宿曾城巅。常恐声风枝,摧折沧海田。徒令骊山客,想望称神仙。

  •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剪舌双鸲鹆,朝来学语新。祝尧千万寿,岁岁乐端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