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新堂望樊山》

幽人井臼两山间,邻里樵渔尽往还。
兴发登临穷眼界,江南秀色碧云鬟。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新堂望樊山》是宋代张耒创作的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幽人井臼两山间,
邻里樵渔尽往还。
兴发登临穷眼界,
江南秀色碧云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所在的新堂为背景,描绘了周围山水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景。诗的开篇写道,诗人身处幽静的地方,两座山峦之间,与世隔绝,井臼指的是田园间的井和磨,象征着田园生活的安宁和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附近人们的生活场景,邻里之间的樵夫和渔民来来往往,从事着自己的劳作。这些生活细节通过描绘,展示了平凡而朴实的农村生活,也传递了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诗写到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登高远眺,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兴发登临一词表达了诗人登高的兴致和豁达的心态。通过登高望远,诗人的视野得到了开阔,他超越了狭隘的视野,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最后一句将视线转向江南地区的秀丽景色,用碧云鬟来形容江南地区的秀色,形象地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碧云鬟这个比喻词用得巧妙,既表达了江南地区的秀丽和风光如画,又与女性的美丽特征相呼应,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幽静的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的描绘,以及作者登高远眺的心境,展示了一种宁静、和谐和美好的意境。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欣赏,同时也传递了对人们平凡生活的赞美和对开阔视野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意境,给人以心灵上的安慰和愉悦。

  • 《吕不韦》

    谋立储君谁孕姬,巨商贩鬻巧观时。十年富贵随轻覆,奇货元来祸更奇。

  • 《临江仙》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三回四度,不曾入得径山门。万恨千愁,今日落在弟子手。只得欢喜忍受。

  • 《赵知县挽词》

    僧馆经年学,书签尽日抽。空闻割鸡笑,不见化凫留。瘴月晓还落,蛮云冷未收。西华夜来雨,净洗一生愁。

  • 《元夕》

    老去欢悰久已无,病来瘦骨不胜扶。山居幸自依青士,身事何曾问紫姑。

  • 《南归诗十八首》

    春光无次第,雪后景已暄。爱此沙路平,青山压晴原。下车策蹇行,并辔相笑言。远峰翠欲滴,近岫势屡翻。惜未及花时,指点桃梨村。悠然度溪桥,下有碧潺湲。投鞭一盥漱,为我洗烦冤。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