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新亭》

此是晋人游集处,当时风景与今同。
不干铁鏁楼船力,似是蒲葵尘柄功。
几簇旌旗秋色里,百年陵阙泪痕中。
兴亡毕竟缘何事,专罪清谈恐未公。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新亭》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此是晋人游集处,
当时风景与今同。
不干铁鏁楼船力,
似是蒲葵尘柄功。

几簇旌旗秋色里,
百年陵阙泪痕中。
兴亡毕竟缘何事,
专罪清谈恐未公。

诗词的中文译文:

这里是晋人游集的地方,
当时的风景与现在一样。
不再依靠铁链束缚的楼船力量,
宛如蒲葵扫除尘埃的功效。

几簇旌旗在秋色中飘扬,
百年的陵墓和宫阙中带着泪痕。
兴衰终究缘于何事,
只怕高尚的言谈尚未被广泛传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刘克庄所作,以描绘晋人游集之地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历史的思考。

诗人描述了一个地方,晋人在那里游集,当时的风景与现在并无二致。通过"不干铁鏁楼船力,似是蒲葵尘柄功"的描写,表达了过去的楼船已不再依靠铁链束缚的力量,而是像蒲葵一样扫除尘埃,展示了时代的进步和变迁。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几簇旌旗在秋色中飘扬,百年的陵墓和宫阙中带着泪痕。这些景象暗示了历史的兴衰和沉浮,以及文化和文明的传承。百年的陵墓和宫阙是曾经的辉煌,但也蕴藏着悲伤和泪痕,让人回忆起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最后两句"兴亡毕竟缘何事,专罪清谈恐未公"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诗人反问了兴衰终究是由于什么原因,而高尚的谈论和思考恐怕还没有被广泛传扬和认同。这句诗意味深长,借历史之镜反思现实,提醒人们珍惜并传承优秀的文化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描绘景物为线索,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历史兴衰以及思想传承的关注。诗人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呼唤人们珍视历史,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对当时的清谈和思想表达抱有一定的忧虑。

  • 《颂古四十八首》

    叮咛损君德,无言真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

  • 《蓦山溪》

    红莲池畔,不让游山景。闹里却无心,身似藕出泥花静。壶天妙趣,别有四时春,真应物,宝光明,今古谁人省。真行道德,显化邪归正。口应更声随,只是要、寸灵无病。贪争意尽,道眼自然开,来世外,混京华,积行常平等。

  • 《喜雨》

    京尘睬目厌黄埃,萧飒风棂听雨来。心似芭蕉半憔悴,喜闻蛰户一声雷。

  • 《颂古三十八首》

    闭户敲门向谁道,遂公言下便知归。从前活计都抛下,争奈时人会者稀。

  • 《句》

    十里平郊连郡堞,一溪清水溉民田。

  • 《荆公》

    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但怪画图来郑侠,何期奏议出唐坰。掌中大地山河舞,舌底中原草木腥。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锺阜向人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