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看不见,花落树多苔。
忽向高枝发,又从何处来。
风清声更揭,月苦意弥哀。
多少求名者,年年被尔催。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遰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递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俗姓姜氏,字德隐,兰谿人。补诗二首。
《新猿》诗词的中文译文:
寻常看不见,花落树多苔。
忽向高枝发,又从何处来。
风清声更揭,月苦意弥哀。
多少求名者,年年被尔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描写了猿猴在树枝上的活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人生和名利的思考。
诗中的“寻常看不见,花落树多苔”表达了猿猴在自然环境中活动的平常景象,并且强调了树上猿猴的众多。接下来的“忽向高枝发,又从何处来”描绘了猿猴突然跃入高枝的情景,引起读者的思考,暗指人生的多变和难以预测。
“风清声更揭,月苦意弥哀”借风吹动猿猴的声音,月光映照猿猴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寂寞和忧伤的意象,也反映了文人的心境和情感。最后两句“多少求名者,年年被尔催”用嘲讽的口吻讲述了许多人追求名利的艰辛和无可避免的执著,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描述,展示了贯休独特的意象与写景能力。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一幕幕,诗人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将人生百态融入其中,凸显出对名利奔波的幽默与讽刺。这也使得本诗的底色颇为深意,读之可得到启示,不仅让人感叹自然界的奇妙,也反思了追逐名利的荒谬和无常。
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不赋杜鹃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时愁。杜鹃岂是催春去,为见春来啼不休。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出门处处皆桃李,我独呻吟一室中。只道有诗敺疟鬼,谁知无檄愈头风!
不问人间事,连年鸟外居。白云吟次见,青壁醉来书。扫石秋苔駮,开窗夜月虚。于时已无念,生计有樵渔。
岁月蹉跎发已丝,埋头自笑有书痴。故人倘解怜清好,归去山记补缺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