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移种未多时,濯濯芳茎已数围。
毕竟空心何所有,欹倾大叶不胜肥。
萧骚莫雨鸣山乐,狼籍秋霜脱敝衣。
堂上幽人观幻久,逢人指示此身非。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新种芭蕉》是苏轼(苏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芭蕉移种未多时,
新种的芭蕉刚刚移植不久,
濯濯芳茎已数围。
茂密的芭蕉茎已经成片地长出来。
毕竟空心何所有,
然而,芭蕉茎内空心,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欹倾大叶不胜肥。
大叶子斜斜地倾斜,无法承受那茂盛的蓬勃生长。
萧骚莫雨鸣山乐,
凄凉的风声响彻山野,似乎是自然界的音乐,
狼籍秋霜脱敝衣。
狼藉的秋霜已经剥落了芭蕉叶子的旧衣。
堂上幽人观幻久,
屋中的幽居者长时间观察幻象,
逢人指示此身非。
当与人相遇时,指出自己的身份并非如此。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新种的芭蕉,刚刚移植不久,茎已经茂密地生长,但内部空心,无法支撑繁盛的生长。叶子斜倾,受不住茂盛的生长。同时,诗中描绘了凄凉的风声和秋霜剥落芭蕉叶子的景象。最后,诗人以幽居者的角色观察幻象,并在与他人相遇时指出自己的身份并非如此,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认知的探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感悟,通过描绘芭蕉的生长状况和自我认知的问题,表达了对人生的矛盾和迷茫的感受。整首诗意蕴含深远,通过对芭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并通过幽居者的形象,突出了对自我认知的探索。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深思。
冻卉归禽易辨巢,烛龙分燿入堂坳。长须喜戒锄荒圃,小队閒思猎近郊。坐计刚筠全直节,行看弱柳发新苞。僧炉遥想煨松柮,犬逐应门认客敲。
黄尘茫茫行野马,白发混混争蜗牛。老心如水夜声寂,明月不减山间秋。
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
衣冠俨若,步武有容。公卿济济,弃礼惟恭。
手种团团玉。香趁日晴初熟。金刀错落晓霜寒,十分风味,独向暑天足。唐君去后云空谷。异事传流俗。刀圭倘是神仙药,地皮卷尽犹飞肉。
春风浩浩,春鸟喃喃。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大圆镜里,扣己而参,便恁麽志也太无端。文殊去后无消息,休问前三与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