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庭中竹,事莫叹迟速。
不同栏下草,一岁一回绿。
朝开花照曜,暮落风相逐。
何如饱霜雪,冬夏森寒玉。
谁将种官舍,本合近岩屋。
不可一日无,萧洒看未足。
阮生岂其愚,林中醉醽醁。
我当明月时,移床来此宿。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苍苍庭中竹,事莫叹迟速。
不同栏下草,一岁一回绿。
朝开花照曜,暮落风相逐。
何如饱霜雪,冬夏森寒玉。
谁将种官舍,本合近岩屋。
不可一日无,萧洒看未足。
阮生岂其愚,林中醉醽醁。
我当明月时,移床来此宿。
中文译文:
青苍苍庭院中的竹子,事情不必叹息慢慢。
不同的栏下的草,一年一次变绿。
早晨绽放的花照耀,傍晚风吹落相随。
何如饱经霜雪的竹子,冬夏都是寒冷的玉。
谁愿意种植官员的住所,本应靠近山岩的房屋。
不能一天没有,悠闲地观赏还不足够。
阮生怎么会愚笨,他在林中醉醺醺。
在我成为明月之时,我要把床搬到这里过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观赏庭院中的竹子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人通过描绘苍苍庭院中的竹子,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景象的赞叹。他说事情不必叹息慢慢,意味着自然界的变化是无法改变的,应该接受和欣赏。不同栏下的草一年一次变绿,暗示了季节的更替,生命的循环。早晨竹子绽放的花照耀,傍晚被风吹落相随,表达了竹子生长的美丽瞬间和风吹动的柔美景象。诗中的饱经霜雪的竹子象征坚韧和纯洁,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都散发出寒冷的气息。
诗人通过描述种植官员的住所应该靠近山岩的房屋,暗示了追求宁静和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他认为没有竹子就不可一日无,意味着竹子对他来说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观赏竹子的乐趣永远不会满足。诗中的阮生被描述为在林中醉醺醺,表现了他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在成为明月之时将床搬到竹子旁边过夜的愿望,表现了对宁静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渴望。
总之,这首诗以对自然界景象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为主题,通过描绘竹子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叹和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选将初年起范阳,和戎晚节误平凉。大功宜受春秋责,盛毁何能日月伤。文士谈兵多谬误,兰台作史漫裁量。折衷自有成书在,公论从知千岁长。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人品如君,人尽道,士林横绝。那更是、关西流庆,三山英杰。欣遇当年神降日,又逢初度阳生月。把八千余岁祝君龄,为君说。君自有,封侯骨。君不是,栖鸾客。况如今东阁,正收人物。坦腹素知王逸少,求贤不必商岩说。便明朝、有诏自天来,君王礼。
渡头风晚叶飞频,君去还吴我入秦。双泪别家犹未断,不堪仍送故乡人。
君子将遥役。遗我双题锦。临当欲去时。复留相思枕。题用常着心。枕以忆同寝。行行日已远。转觉心弥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