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淼寒流千里馀,带城襟垒似江湖。
侯王设险古未有,夷狄窥边今遂无。
数郡营屯归耒耨,万家生聚利菰蒲。
长堤不绝才如线,南北冲冲是坦途。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行次塘堤》是宋代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流滔滔,绵延千里有余,如同一条江湖般。城池和军垒像是带子一样,绵延不绝。古代的侯王设立了许多险要,但如今夷狄侵犯边境已经没有了。数个郡县的农民回到田间进行耕耘,万家人民聚集在河洲上从菰蒲中获益。长长的堤岸上人才辈出,南北交通畅通无阻,一片坦途。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塘堤为主题,通过描述寒流、城池、军垒、侯王、夷狄、耕耘和聚集的景象,展现了塘堤的壮丽景色和繁荣景象。诗人表达了塘堤长长的边界线,以及南北交通畅通的意象,暗示国家安定繁荣、物产丰饶的局面。诗中所蕴含的深意是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社会安宁的向往。
赏析:
诗人通过描绘寒流滔滔、城池襟垒、侯王设险、夷狄窥边、耕耘聚集等景象,展现了塘堤所代表的国家繁荣和社会安定。诗中的形象描写生动具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塘堤的雄伟景象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诗句中运用了比喻、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整首诗的艺术感和韵律美。
整首诗以宏大的气势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为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繁荣的祝愿和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向往。通过描绘塘堤的景象,诗人展示了一个景色壮丽、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世界,寄托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美好前景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片繁荣景象。
白头那办老生涯,幸有痴儿可主家。百岁光阴一场梦,三春消息几番花。扫松预造清明酒,入峡先租谷雨茶。随分支吾度时节,那求不死炼丹砂。
帝所春先到,西湖梅自开。横斜窥水鉴,想像下瑶台。青女严霜侍,嫦娥借月来。景阳钟漏晚,翠羽勿须催。
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犹剧。畦丁告劳苦,无以供日夕。蓬莠独不焦,野蔬暗泉石。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侵星驱之去,烂熳任远适。放筐亭午际,洗剥相蒙幂。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富家厨肉臭,战地
肩臂成洼古石存,雨乾不受野苔痕。道人未用夸神力,自是山王不动尊。
洪宋区夏广,恢张际四维。狂孽久不耸,民物含春熙。耆稚适所尚,游泳光华时。遽然摄提岁,南獠掠边陲。予因叩村叟,此事曷如斯。初似却人问,未语先涕垂。收涕谢客问,为客陈始基。抚水有上源,水浅山嶮巇。生民三千室,聚此天一涯。狼勇复轻脱,性若鹿与麋。男夫不耕凿,刀兵
先生道心平如砥,秋毫忿欲何曾起。漫将周易著床头,本不洗心那洗耳?先生国论如砥平,三朝倚之作权衡。泰阶两两元不动,自然万里无欃枪。如今归来曲肱卧,世事无穷俱看破;不栽桃李不鉏兰,山僧野叟时来过。吾侪七十固已寿,更到期颐亦何有?倘知生死本自平,拈放一边如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