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无酒令与诗筹,喜约明盟访旧游。
寒露正催黄菊晚,断云不锁碧山秋。
机于空处鸥方下,节到寒时蝶也愁。
聚散博沙多少恨,一诗三叹寄汤休。
叶秀发(一一六一~一二三○),南宋官吏。字茂叔,学者称南坡先生,金华(今属浙江)人。师事吕祖谦、唐仲友。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授福州长溪簿。历庆元府教授,知政和县、休宁县、扬子县。理家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知高邮军。三年卒,年七十。
《兴国寺》是宋代叶秀发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虽无酒令与诗筹,
喜约明盟访旧游。
寒露正催黄菊晚,
断云不锁碧山秋。
机于空处鸥方下,
节到寒时蝶也愁。
聚散博沙多少恨,
一诗三叹寄汤休。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兴国寺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对该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兴国寺》这首诗词以写景的手法,将秋天的景象与人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旧游之喜、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思念之情。
首句“虽无酒令与诗筹”,意味着诗人并没有酒宴和文人雅集的邀请,但他却很高兴能够和朋友们约定在兴国寺相聚。这里描绘了作者愿意抛开繁琐的琐事,寻求真正的友情和心灵的慰藉。
接下来的两句“寒露正催黄菊晚,断云不锁碧山秋”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寒露时节,秋露已经降临,黄菊盛开,而碧山的秋天却没有被云彩所遮挡,展现出明亮的景色。这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接下来的两句“机于空处鸥方下,节到寒时蝶也愁”则通过描绘鸥鸟和蝴蝶的行为来表达人情。鸥鸟在空中自在飞翔,而蝴蝶则在寒冷的时候感到哀愁。这里通过描绘动物的行为,抒发了作者对人世间聚散离合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思念。
最后两句“聚散博沙多少恨,一诗三叹寄汤休”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诗人通过使用“博沙”一词,暗示了友谊中世事无常和聚散离合的情感纠葛。同时,诗人以“一诗三叹寄汤休”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词之中,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动物的行为,抒发了作者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淡泊的情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短暂和无常的现实。
庄周梦为胡蝶,胡蝶不知庄周。当处出生随意,急流水上不流。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愿以有漏躯,聿薰无生慧。物用益冲旷,心源日闲细。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宗师信舍法,摈落
貂裘半敝复来归,正坐刚肠不诡随。见说史君尝馈赆,似闻内子亦啼饥。经年一别方相遇,他日重来未有期。试问此行谁借重,梅仙青眼是新知。
土润耕牛不受鞭,风和花鸟各忻然。老人独记兵戈日,自后升平五十年。
积雪阴难解,新梅冻未开。谁知残腊底,已报早春来。一气元无息,群儿浪自猜。短檠非守岁,百感政交怀。
田家繁杏压枝红,远胜桃夭与李农。何事偏宜闲处植,无端复向别时逢。林间暂击黄金勒,花下聊飞玛瑙钟。会待重来醉嘉树,只愁风雨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