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杏花天》

听蝉翦叶迎秋燕。
画戟散、金铺开遍。
清风占住秦筝怨。
楼上衙牌易晚。
飞雨过、绣幕尽卷。
借水沈、龙涎旋碾。
金盆弄水停歌扇。
凉在冰肌粉面。

作者介绍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作品评述

《杏花天》是一首宋代朱敦儒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蝉剪叶迎秋燕,
画戟散落,金铺开遍。
清风占住秦筝怨,
楼上衙牌易晚。
飞雨过去,绣幕尽卷。
借水沉沦,龙涎旋碾。
金盆弄水停歌扇,
凉风吹拂冰肌粉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清凉的秋日景象,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融入了多种意象和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开篇的“听蝉剪叶迎秋燕”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宁静的秋日午后,蝉鸣声和燕子的飞舞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接着,诗中出现了“画戟散落,金铺开遍”的描写,画戟是战争的象征,而金铺则暗示了繁华富贵的景象。这里通过对比,凸显了宁静和繁华之间的反差。

在第三、四句中,作者以音乐的形象“秦筝怨”来表达秋风的哀愁,清风吹拂秦筝,使得琴弦发出凄美的声音。下文提到“楼上衙牌易晚”,衙牌是官府的旗帜,这里描绘了官员们忙碌的身影,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飞雨过去、绣幕尽卷的景象,细腻地描绘了雨过天晴的清凉氛围。然后,诗中出现了“借水沉沦,龙涎旋碾”这样的词句,水是流动的,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而“龙涎旋碾”则是一种宝石的名称,也意味着贵重的东西在岁月中逐渐消失。

最后两句描述了一个人在清风中停止歌唱,凉风拂过冰肌和粉面,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整首诗以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流转的时光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楼》

    百尺江上起,东风吹酒香。行人落帆上,远树涵残阳。凝睇复凝睇,一觞还一觞。须知凭栏客,不醉难为肠。

  • 《送李逢原》

    祢衡负其才,沉没鹦鹉洲。李白负其才,飘落沧江头。後亦多效此,才薄空羁囚。文章本济时,反不能自周。吾尝戒吾曹,慎勿异尔流。臧仓毁孟轲,桓魋迫圣丘。虽云推之天,未免皇皇求。吾今重子学,无力荐公侯。行当思吾言,非教子佞柔。

  • 《点绛唇 寄李辅之》

    生死论交,有情何似无情好。满前花草。更觉今年老。塞上春迟,湖上春风早。东州道。几时飞到。烂醉红云岛。

  • 《题赵表之李伯时画捉马图诗二首》

    中原无事不粟马,散牧春皋荐草中。何必西来三万里,龙媒二骏是追风。

  • 《一片子》

    柳色青山映,梨花雪鸟藏。绿窗桃李下,闲坐叹春芳。

  • 《七十翁吟七言十首》

    莫笑衰颓七十翁,老来柔外尚刚中。评诗青眼时虽白,借酒苍颜也自红。轻薄交游翻手雨,艰难仕宦打头风。休官至此六逢闰,能忍穷人不送穷。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