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龙应世季冬初,上八开祥霓绕枢。
金石宣和韶九奏,乾坤荐寿岳三呼。
善邻两使星轺集,拱极千官蕊绶趋。
共捧尧钟歌既醉,洋洋朝野正欢娱。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口号》是宋代苏颂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赤龙应世季冬初,
上八开祥霓绕枢。
金石宣和韶九奏,
乾坤荐寿岳三呼。
善邻两使星轺集,
拱极千官蕊绶趋。
共捧尧钟歌既醉,
洋洋朝野正欢娱。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场景,宴会名为“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诗中出现了一些象征意义的词语,如“赤龙”代表帝王的象征,表明国家兴盛;“金石宣和”表示音乐和乐器的和谐,预示着国家繁荣;“乾坤荐寿岳”意味着天地共庆,寿山呼应。整首诗以庆贺的氛围为主题,表达了欢乐和祝福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宋代朝廷的繁荣景象和庆典的盛况。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大场面和各种寓意深长的象征词语,诗人展现了朝野欢庆的景象,彰显了国家的兴盛和繁荣。诗中运用了平仄押韵、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词节奏鲜明、韵律流畅。读者在欣赏时可以感受到庆典的喜悦氛围,同时也能够领略到苏颂的才华和对时代荣耀的赞美。
这首诗词是苏颂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对天文学、地理学和气象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他的文学作品常常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充满了庆典和欢乐的氛围,展现了苏颂豪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通过借景抒发对国家兴盛的祝福和对和平繁荣的向往,展现了苏颂崇高的爱国情怀。
知己非不遇,其如才命违。宦名疑在梦,亲禄只徒归。道路盘危栈,家山指落晖。好将绵竹颂,重拂入关衣。
千山万山皆戴石,十日九日长出云。水鼠夜啼人不见,峡猿暮啸客偏闻。
几转到青山,数重度流水。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
群玉峰头惯见春,此花常寓雪霜仁。东风又促进派孤山去,应向香边念故人。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